人体的少阴系统承担人体的能源供应中心和水处理中心的双重角色。少阴系统存储了人体大量的水液和津液,人体有大概有70%的成分由水液构成,血液、各种津液的主要载体实际也是水分,这些水液和津液都需要阳气的调度和运化,如果外寒侵袭肾阳化寒,就会导致少阴系统所负责运化的水液无法被有效调动和循环,会造成了人体全身机能的低下。能量体和热量不足会出现所谓的“阳虚”,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依靠水液的流动、代谢,血液和津液的产生和净化依赖水液能经过脏腑的生化作用,如果水液和津液不能到达需要的地方,或者津液不能被有效化生,就会出现所谓的“阴虚”。《伤寒论》第条,概括出少阴病总体症状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脉微提示正气鼓舞无力阳虚,正气鼓舞不足自然水液无法调动,本质是阳虚也可能是阴虚,这样的脉象体现了少阴病阴阳俱虚,无论阴虚或是阳虚,肯定有阳虚存在的症状。所谓但欲寐就是指精神萎靡不振,严重时病人精神不振,意识朦胧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下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样的一个精神状态正提示了人的阴精阳气不足,精神失养,这是少阴病总体概括。
少阴寒化证的临床特征是以自利腹泻而渴小便清长为主要表现特征,自利大便特征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病机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脾胃得不到肾气的温暖和能量供应;口渴提示了少阴阳虚气化能力不足,津液不能有效化生运转,小便色白小便清多反应了阳气不足,肾和膀胱控制小便的力量不足,没有充足的能量控制来约束阴液,总体病机体现在能量供应不足,这是少阴寒化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多体现在病人体质一直不足够强壮或素来阳虚的情况。
少阴寒化证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伤寒论》原文第条讲的“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相对于条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阴阳两虚的情况而言,这种情况是以正气不衰,寒邪太强导致的,比如说一个身体特别好的人在零下20度的雪天里只穿了衬衫而冻感冒,他本身身体的阳气并不虚弱,但寒邪太胜,这种情况以邪气盛为主,所以脉象不是微细的而是脉阴阳俱紧。在《伤寒论》中出现脉阴阳俱紧的脉象见于太阳病和少阴病,当寒邪伤表的时候,因为寒是主收引收缩的,寒邪伤表就容易使肌肤的筋脉拘挛,这个时候脉摸上去寸关尺三部脉都紧。寒伤太阳之表,脉阴阳俱紧是脉阴阳俱浮紧,寒伤少阴之里,脉阴阳俱紧是脉阴阳俱沉紧。太阳病和少阴病都有阴阳俱紧的脉象,浮紧的属太阳,沉紧的属少阴。
阳气是身体的能量体,阳气对身体的水液和体表系统起着护持作用。这种情况是寒盛伤阳而不是真阳衰微,寒盛伤阳导致阳气虚弱不能固摄阴液所以出现了“反汗出”,这个“反”字呢,这是和太阳寒伤表相比较而言的,是和《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相对应而言的。少阴的经脉通过咽喉到达舌头,当寒邪攻击少阴经脉的时候,经脉拘挛所以就出现了咽喉的疼痛,寒伤太阳经出现表系统的头项强痛,寒伤阳明经出现额头疼痛,寒伤少阳经就出现了偏头痛,寒伤少阴经就出现了咽痛。“而复吐利”是寒伤少阴之脏,少阴肾阳被寒邪所伤,不能够温暖脾胃,所以导致脾胃升降失调,于是乎出现了寒邪上逆的呕吐,寒邪下迫的下利。
《伤寒论》中条,条是少阴病应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