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思

⊙作者/张科

⊙单位/成医院

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指肺静脉血流不汇入左心房,而直接或间接汇入右心房,属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4%~0.7%。

肺静脉异位引流可分为部分性(PAPVC)和完全性肺(TAPVC)两种。PAPVC是指1~3支肺静脉汇入右心房,其余肺静脉汇入左心房,较TAPVC更为常见。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常见引流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左肺静脉与左心房直接相通,右上肺静脉和/或右下肺静脉经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通(心上型,图1);

图1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上腔型)

(2)左肺静脉与左心房直相通,右肺静脉直接与右心房相通(心内型,图2);或右肺静脉与左心房直接相通,左肺静脉经冠状静脉窦与右心房相通;

图2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

(3)左肺静脉与左心房直接相通,右肺静脉经下腔静脉或奇静脉与右心房相通(心下型,少见)。

图3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下腔型)

肺静脉异位引流常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如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为常见)、共同心房、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因左向右分流,一般无紫绀。临床表现因合并畸形不同而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1例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来复习一下该病的诊断思路。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1月前劳动时出现心慌、气短伴头晕到我院就诊。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双下肢水肿,无夜间呼吸困难,夜间可平卧。

心脏超声检查所见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发现右室大;

左室短轴切面未见明显结构及室壁运动异常;

心底短轴切面发现肺动脉内径增宽,彩色血流示肺动脉瓣下少量反流,瓣上血流速度增快(图4);

心尖四腔切面发现右房、右室大,仅有两条血管汇入左房(图5);转动探头发现在不同切面有两条血管开口于房间隔旁,彩色血流示:这两条血管汇入右房(图6和图7);同时发现三尖瓣反流(图8)。

剑下两腔切面发现房间隔缺损,彩色血流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图9),可见上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汇入右房,还可见两条不明血管汇入右房;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未见明显结构及血流异常;

图4心底短轴切面示肺动脉内径增宽,CDFI示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加速,峰速cm/s

图5心尖四腔心切面示左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同时显示(箭头),并汇入左心房,未见右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张

图6四腔心切面示右下肺静脉汇入右心房(箭头)

图7四腔心切面示右上肺静脉汇入右心房(箭头)

图8剑下四腔切面测得三尖瓣的最大反流压差62mm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

图9剑下两腔切面示房间隔中部多处连续中断,CDFI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多束)

超声诊断

基于上述声像图所见,我们的诊断倾向于: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多孔型);肺动脉高压(重度);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轻度)。

我们建议患者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但随后患者失访。

经验交流

PAPVC或TAPVC由于存在左向右的分流,在同时合并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时,可导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明显,促使肺血增多,从而引起肺动脉内径增宽和肺动脉高压,导致患者右心后负荷增加,继而患者右心增大。

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引起右心压力增加,使得腔静脉、冠状静脉和右肺肺静脉回流右房阻力增加,继而出现体循环淤血和右肺淤血相关临床表现,即出现右心衰。

由于右肺静脉未引流入左房,导致左房容量不足,引起左室射血量减少,体循环容量减少,继而出现体循环容量不足相关临床表现,如劳动后心慌,气短,头晕,四肢麻木等。

由于患者最终失访,并未能明确诊断,该病例还需要与其他类似病变进行鉴别,包括有:

扩张的冠状静脉窦:正常情况下冠状静脉窦内经较小,在右房中只有一个开口,然而我们发现右房中多处两条血管汇入。

心尖四腔切面气体干扰,不能显示右肺静脉,只能显示左肺静脉,这种情况是存在的,然而在室间隔旁发现两条血管汇入右房,故而排除气体干扰情况。

参考文献:

[1]闫卫,郑春华,梁璐等.超声心动图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02(31):-

[2]段云燕,李军,张军等.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6(24):-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xzzb/5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