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5月25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总结部署会暨培训班,会上公布了最新数据,
截至年底,全国13.9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万人,发病率超过1%,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比如此严峻的精神疾病现状更让人难受的现实是,即使治愈出院,该人群中依然有很高的复发率,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
根据WHO推算,到年,我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在年到年期间,精神疾病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缩水超过9万亿美元。
面对着这样的难题,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一下:
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和精神抚慰手段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什么才是导致精神类疾病的根源?
怎样才能有效治疗精神类疾病让患者及家属真正从痛苦中走出来?
02
所有疾病其实都是精神类疾病,每一种疾病背后都有致病的精神和情绪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妇科类疾病、颈椎病……这些我们常见的疾病,如果忽略其背后的精神因素,只停留在药物和手术层面进行治疗,结果往往是疾病不断反复,难以根治,带给患者和家人长久的折磨。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案例一
一位40岁患有心脏早搏的女士,在医院几经检查、服药都没有好的效果,医生也只能劝她多注意。但当我们和这位女士沟通的时候,发现她的内心存在着强烈的担忧、害怕情绪。心脏类疾病背后的精神情绪因素正是盼望着得到好结果而产生的亢奋、激动、着急、生气、担心、害怕、责怪、反感等情绪。该女士最后选择了用“情志疗法”进行调理治疗。
在调理过程中,调理师导引患者身体放松后,让其回忆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患者马上想到之前在香港体检的时候被医生很慎重的告知其心脏有问题,最好尽早治疗,导致她自己很担心、很害怕。
调理师以患者的担心和害怕为导引,询问在更早之前还有什么事情让她有同样的情绪感受。
患者马上想起了她的二女儿因为在学校中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甚至还想尝试割脉。
调理师问:“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情绪?”
患者:“我很担心、很害怕!”
调理师用“情志疗法”的技术让患者重复这两句话并释放对应的情绪。在第二次重复的时候,患者已经泪流满面。调理师继续引导患者重复了十多遍,患者的情绪由很激动到慢慢平复。调理师引导患者建立与女儿的内在链接后,患者感到心脏位置没有之前那样紧绷了,舒展了一些。
调理师让患者平静下来后,继续引导她回忆更早以前还有什么担心、害怕的事情。
患者:“看到先生的事业发展,但也很担心先生的身体状况。”
调理师:“当看到先生身体不好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患者:“很担心,很害怕!”
调理师继续用“情志疗法”技术让患者重复这两句话。患者重复的声音也从开始的紧张变得越来越激动,直到重复近二十次后,患者的情绪才开始平和下来。这时候调理师引导患者说出了她对先生担心害怕的话。说完后,患者长长的舒了口气,背上开始有点暖了。
调理师继续引导患者回忆在更早以前还有什么担心、害怕的事情并进行情绪释放。结束后调理师再让患者回忆刚才所说的曾有着担心、害怕的经历还有什么感受时,
患者回忆每一次经历后都笑笑说:“没有任何担心与害怕了,都过去了。”
调理师再问患者身体什么感觉,患者长长的舒了口气说:“背上热热的,心口的位置放松了,很轻松,不再有压抑感了。”
患者身体的状况显示这次的情志疏导已经达到了效果。
情绪释放后,调理师用手法舒缓患者心脏对应的能量淤堵点,开始一按压下去,患者感到很痛,经过20分钟调理后,再按也不再有痛感,患者感到心脏舒服,呼吸畅通,人也精神很多。
经过了上述释放过程后,导致患者心脏早搏的紧张害怕情绪得以有效清除。这个过程后的三天,医院请同一位医生进行同样的检查时,心脏早搏症状已消失。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痛风、失眠、帕金森等疾病,看似是身体物质的状况,都存在着精神与情绪的作用关系。
“情志疗法”在找到疾病背后的情绪因素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情绪释放和化解,这些疾病通过走出释放压力、紧张带来的情绪压力,就能通过提升自愈能量达到心转病移的结果。
03
《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第一位就是情志。在经常感到焦虑情绪的人群中,41.4%处于疾病状况;没有焦虑情绪的人群中,只有4.1%处于疾病状况。焦虑情绪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使肝脏功能失调。其中,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双高人群、一二线城市的女性和居民精神压力更大。
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情绪化加剧,负面情绪不断在身体中累积发酵,持续性的情绪刺激造成身体自愈能力的下降,出现病理反应或加剧原有病情。
人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身体的状态。看上去有形的物质实体,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无形的精神思想。比如生活中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说法——“吓得腿都软了”,就是先有了内心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才有了身体上腿软的表现——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精神上有了某种想法,身体上才会有相应的反应。
在生活中看到,同样是查出了肿瘤,有的人被吓倒或吓死;有的人想得开,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身体的状况,结果我们往往会看到后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往往远大于前者。也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医生不小心把检查报告搞乱了,原来没有癌症的人看到自己的报告上显示癌症,开始害怕与恐惧,身体显现出疾病的症状;原来有病的人看到自己的报告上显示身体没问题,于是感到放心与喜悦,身体恢复了健康。
这些都是因为个体的思想产生情绪导引身体细胞产生对应反应的结果——无形的精神思想决定着有形的身体状态。如果思想经常处在强烈的起伏波动情绪中,即使外在的状况是很小的变化,也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带来激烈的情绪变化。
04中医理论讲“百病皆由气生”。《黄帝内经》在《素问?举痛论》一篇中写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不论一个人属于哪一种族、拥有什么肤色,害羞都会脸红、伤心都会难过流眼泪、受冻都会流鼻涕……这就是思想对身体的定向调节反应。“百病皆生于气”就是指思想使人产生想法与情绪,影响气的正常运转,气血“非正常”变化形成疾病。
当有些人恐惧过度时,会出现腿脚发软、小便失禁等状况,就是“恐则气下”的表现;有人发怒时,面色通红,太阳穴处青筋暴露,则是“怒则气上”的表现;当高兴过度时,会感觉上不来气,这种气短是心脏功能失调造成的——中医内伤病因理论中有喜伤心、怒伤肝等论述;如果受到过度的惊吓,会使人胆区的气血发生变化,气血被引向胆区,所以中医有“惊伤胆”的结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等情绪对于气血的定向性作用记录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篇中。
情绪会导引身体产生“气”,带来生命能量的定向与定位反应,形成身体各器官规律性变化和身体中能量的淤堵,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身体逐渐出现各种疾病或者加剧病情。
有人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在喂老鼠的食物中加入致癌物质,其癌症发病率仅为10%;当对老鼠进行能够引起紧张情绪的强烈刺激时,其癌症发病率则上升到50%。情绪虽然看不见,威力却十分巨大。
心理学家就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被试者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同时对他的血压进行监测。实验开始后,在不知不觉中,椅子会按照预先的设定突然向后倒下。从血压监测中看到,椅子突然倾倒造成的猝然惊吓,会使被试者的血压每分钟升高20mmHg。
经过多次重复后,被试者已经知道椅子会突然倒下,坐在那椅子上时,即使不发生突然的惊吓,他的血压也会依旧上升。因此,有人把这椅子叫做“血压升高椅”。
可见,很多身体的状况是来自于心灵所创造的情绪,当心灵出现问题却无法解脱的时候,就会透过身体来表达,这通常是心灵给予我们的最后警讯。
05
情绪最容易被人忽略,却又对人影响重大。每个人经历的事情,都会汇聚成记忆的海洋。其中,有些记忆只是信息的留存,会偶尔在我们的脑海里漾出涟渏,随即消失,它们是平和的、清澈的、无害的;但有些记忆不仅仅是信息的留存,它们伴随着某种情绪,像无法化解的水垢,沉淀于记忆的水底。
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化解、释放,当它们不小心被搅动时,会翻腾起来,污染清澈的那部分,干扰人们的视野和判断力。就会形成心智障碍,使心灵蒙尘、使智慧蒙羞,并直接影响人的财富、事业、健康、婚姻和亲子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每个人成长、受教育与社会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恐惧、失落、怨恨、内疚、害怕、自责、愤怒等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释放、清除和化解,就会产生细胞记忆形成潜意识的“程序”。这些记忆及程序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只要条件满足,就会自动运行。
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再次出现与以往经历有着相同感觉的情境时,潜意识就会自动启动“程序”,引导身体做出与之前类似的反应,导致人的烦恼与痛苦经历不断轮回。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也会因为不自觉地受控于潜意识程序的影响和作用,而很难改变自己的现状。
情绪改变了人的生命能量。万事万物都是由气也就是能量的呈现,就是指事物本身具有能量。思想导引情绪的同时情绪也作用于思想,就会导致气血在人的身体器官中形成定向作用,过量的反应就会形成能量淤结。能量不能够顺畅的流动,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非正常的症状”,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大家所认知的疾病。
疾病的根源在于精神世界的失序,但是现在我们的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果上寻找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杀菌、切除肿瘤或更换药品的方式重获健康,结果到头来病菌还会再生,肿瘤还会再长,曾经的经历又开始重演……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清除病因,只要情志还在,它就会不断的产生同样的“果”,让我们生同样的病。所以,要想真正的从疾病和生活的痛苦中解脱,就必须回溯到过去使自己产生情绪种子的事件中,去面对并消除当时的“因”。当病因消除时,生病的“果”自然也就会消失,更不会轻易再犯。
情绪是对于生命能量的最大消耗,所以当一个人大发雷霆后会往往会感到身体乏力。心智中存储的情绪越多,人再次遇到相同或相似境遇时所产生的反应就会越明显,情绪存储的时间越久对人的作用和影响也就越大。犹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触景生情”等描述的,一切都不会自动消失,伤害只会越来越深。
06
我们在进行个案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妇科致病的抑郁情绪多来自于家庭生活不美满。夫妻关系不和谐、教育子女不顺利、自我性别认同错位等都会导致妇女产生沮丧、压抑、忧郁等情绪。女性经常会通过妇科疾病来表达自己潜意识里对夫妻生活、生育、性别等方面的各种不满、不安、痛苦、气愤、自责、忏悔、压抑、屈辱等情绪。比如一位患者的阴道开始出现异常分泌物并伴随有子宫疼痛的时间正好是其第一次发现丈夫有外遇的时候,之后她一直试图压抑内心的痛苦,导致其妇科病不仅久治无效,还伴随着自己心理创伤的扩大而越来越严重;另一位患者因为自己曾经做过流产而一直存在强烈的负罪感,时常会受到这种负罪感的侵扰,其子宫部位的疾病总是难以治愈。
案例二
一位47岁的患者,在子宫后壁上有一个中等大小的肌瘤,不想通过手术方法切除,选择了“情志疗法”。
第一次调理时,患者坐在可以放松的椅子上,自然放松。然后,调理师让她闭上眼睛,开始问下列问题。
调理师:“你和老公的关系怎么样?”
患者:“以前很好,最近发现他有了外遇。”
调理师:“你知道老公有了外遇,有什么情绪?”
患者:“很难过,很愤怒。”
调理师:“请重复?”
患者在调理师的要求下,重复十多遍,情绪很激动。情绪释放20多次后,在调理师的引导下,又继续往更早以前有着同样难过与愤怒经历而产生的情绪,进行释放。
调理师再一次问患者:“回想在刚才释放情绪中有过的难过与愤怒的经历,现在什么感受?”
患者回答:“没有情绪了,想到这些经历很感动,因为有了这些经历也才有了我的努力上进。”
调理师用“情志疗法”帮助她释放内疚感以及更加早期的关联情绪,帮助她建立与老公的内在链接关系,要面对好事业与家庭。这个情志疗程后她感到身体放松了很多。
几天后,她回来进行第二次调理,过程如下:
调理师用“情志疗法”技术引导她进行对母亲多年怨怒的情绪释放,然后调理师应用舒缓能量淤堵点技术来疏通子宫肌瘤对应淤堵点,患者的身体变得比上一次治疗时明显更加轻松。当身体中的能量正常流动时,患者的脸部看起来更亮,身体变得更轻松,心情更为愉悦。
两天后,医院做了超声影像的后续体检,壁间大小由4.7X4.6X4.3cm改变为1.7X1.6X1.5cm,子宫肌瘤明显好转。
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尤其是遇到大的情感、家庭方面的问题时,强烈的情绪刺激会一直攻击女性的身体,造成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类疾病。采用手术治疗,会给女性带来很大的精神和思想压力,也难以根治,反复发作,只能多次手术。
“情志疗法”通过直面女性内在的心理压力、情绪问题,从根本上关心女性的心理健康,帮助走出心灵的困扰,从而带来身体的改变。
07
“情志疗法”是从当下的疾病入手,找出人内在的情绪障碍,在清除、化解情绪的同时,改变人内在的执着和认知错误,理清精神世界的秩序,让人再回到能量充盈的状态中。
《心转病移——走出情绪困扰唤醒自愈潜能》的作者包丰源老师,十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不同疾病和情绪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这本书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里简单摘要:
心转病移头部:具有“领导”和“指挥中心”、上级、长辈的象征,部分头部疾病来自于不服气、不认同、不接受等思想。
眼睛:生理功能具有观看的意义,所以各种“看”相关联的看不惯、看不顺眼,不想面对某人或某件事情等思想导致眼病。
耳朵:生理功能具有听的意义,所以耳朵疾病来自于与各种“听”相关联(如不想听、不爱听)的思想,身边一定有一个很罗嗦的人。
鼻子:鼻部的病源于小时候被父母管教的很严格,压抑、想说但又不敢说的思想。
肩膀酸痛:为了平等的事物扛着,责任感太重,扛太多事情,凡事都一肩挑的怨气。
肺:肺为气之本,肺的功能是总领周身之气,以推动营卫津液布达全身,这方面的疾病来自于对未来前途担忧的思想。
咳嗽、气喘:源自压抑、被限制、窒息的爱、有话想说又害怕的思想,想发出的情绪却被压抑住了,无法表达。
心脏:具有生命功能,向全身血液提供动力,使人体各个部位得以到营养、发挥功效。心脏的疾病主要与对“好”的盼望、希望、惦念、挂念、高兴、兴奋、激动、紧张、担心、害怕等思想有关。
子宫:胎儿居住的地方,它的形象特征是一个空间,这方面的疾病来与房间、母系方面的问题有关,源自与孩子有关的隐瞒或心结等思想。
腰椎:人体的整体支撑,这个部位的疾病与对某些重大事件难以承受有关。
胃痛:源自对某些人、事、物不接受、生气、有怨恨的情绪,与生活、工作、事业、经济压力重的思想有关。
胆结石:源自于为“对与错”过分较劲并总认为自己正确的思想。
大肠的疾病:产生于对钱的各种不平思想,多花了、白花了、花钱没有控制好或买错了东西造成了浪费。
肾的疾病:对以前选择的人、事、物担心、后怕、后悔,两性之间感情的连接。
发烧:发火,生气,强烈的压抑,说不出来,无法表达,愤怒的情绪,特别是孩子对于家长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
肿瘤:压抑、悔恨、冤枉和曾经因生活状况所想过死的情绪。
糖尿病:生活失控,跟控制有关,在家或者单位有想控制的人和事。
08
“情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量子力学、心智哲学、全息生物学、内外因辩证与平衡原理以及西医及心理学中关于情绪与疾病关系的论述,在处理个案中总结出人的心智、思想、情绪、气血变化与疾病的对应关系,并且从当下疾病入手找到背后的情绪因素,进行有效释放、化解、清除与疾病对应的情绪,同时疏通身体淤堵点使气血运转恢复的疗愈方法。
首先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唤醒法”、“面对法”、“呼吸法”、“共振法”等方法,查出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情绪记忆,追溯源头,并有效释放、化解、清除病患的情绪“种子”,走出情绪困扰。
再通过手法舒缓形成疾病的能量淤堵点,达到快速疏通过往造成的淤堵,从而使人的身体“通则不痛”,无创伤改变、减轻疾病的目的。
情志疗法最终追求是帮助患者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转变心智,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疾病,懂得敬天爱人,尊重生命,籍由心智的提升,达到增加免疫力、激发修复自愈能力,获得身体健康与富足的人生。
“情志疗法”在实践中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众多患者带去了改变,实现传统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
案例三
在“情志疗法”推广的公益讲座上,有两位中风患者接受了现场治疗。一位中风5年的陈先生,虽然可以自己行走了,但是左手从发病到现在一直是紧握拳头,手指无法掰开,生活很不方便。
包丰源老师在现场一边帮助他疏通气道中的淤堵点,一边引导他回忆起十多年前曾经的压抑情绪。当陈先生说完自己的经历、释放了积压的情绪后后,大家就看到他的一个或两个手指松开。20分钟后,陈先生的几件让他很压抑气愤的事情说出来后,紧握了五年的左手变得很柔软可以打开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鼓掌。
案例四
另一位中风患者坐着轮椅来到会场。她中风已经一年半,右边身体麻木,走路艰难,右脚无法抬脚,右手也只能艰难的抬起一点,走时要家人搀扶挪动脚步,异常艰难,基本不能说话。
包老师帮她调整20分钟左右,右脚可以稍微抬起,可以自己走路了。第二天上午又通过打通气道的方法调整后,她不但可以自己走动不用家人搀扶而且走路轻松和坚定了很多。
同来的亲人说,之前她都是天天以泪洗脸,自从调整后开心了,会笑了。这一年多一直为了照顾她而操劳的母亲更是一直拉着包老师的手,饱含激动的泪水连声感谢。
后来进一步了解后得知,患者因为丈夫几年前借给自己的亲属五万元钱做生意但是一直没有还而生气发火,几个月前在家中脑溢血躺到在地,医院进行手术后中风。而当包老师引导患者讲出对借钱不还的情绪后,患者竟然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文字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疾病产生的很大原因是情绪导致身体能量淤堵,气不通。恨别人自己痛,所有的情绪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只有彻底的觉悟,才能带来心智的转变,自如地支配自己的身体。
09
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有控制性情绪,即对于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但不如自己想法的事情有着要控制局面、控制进程、控制下滑等着急心切、焦虑不堪、烦躁、恐慌的情绪。
案例五
在一次糖尿病患者的调理中,开始前在现场测量其血糖指数为18.4mmol/l。
通过“情志疗法”引导其讲述自己“控制的情绪”的来源。很快,患者变得激动起来,说起自己前一年曾试图控制某一市场,但是最终没能控制住所以很焦虑烦躁,而且因为使用的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朋友,于是最终导致与朋友反目成仇。
患者的心理压力一下大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出现这一事件和情绪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发现罹患糖尿病。进行了情绪释放30多分钟,再用疏缓能量淤堵点手法调理对应糖尿病手法技术20分钟后,我们再次测量患者的血糖指数为14.9mmol/l。这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前两个层面处理的结果。
上面我们提到过颈椎病主要是存在不服气的想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前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现在年轻化趋势逐渐加剧。
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颈腰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人中,82%患有颈椎病,50-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1%,20-40岁的青壮年颈椎病患病率高达59.1%。颈椎病除自身带来的疼痛、行动不变等病理反应外,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中风、猝倒、脑梗塞、脑萎缩、瘫痪、神经性肠胃功能紊乱、顽固失眠、神经衰弱、脑血栓、肩周炎、甲状腺疾病、哮喘等,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健康生活。
案例六
在心智家园的《心转病移》课堂上,一位男士多年颈椎疼痛,有僵硬感,而且肩膀酸痛,一转头就咔咔作响。在找寻他的情志问题时,他想到了自己和老板生气的事情,觉得自己学历高,老板没什么文化,所以多年来都对他不服气,包括对公司里的其他领导也有很多自己都看不惯。
实际上,他所在企业经营得非常好,老板待人和善、很会用人。他自身带有的不平衡心理使其无法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反而对领导很不满、多有抱怨,因而导致升职困难,于是又进一步加剧了他原有的情绪,最终导致了颈椎僵硬,转头困难,肩膀疼痛。
课堂上,在“情志疗法”的引导下他开始释放心中的情绪,配合着手法调理,他的颈椎部位逐渐柔软起来,转头时的咔咔声消失,肩膀的疼痛也得到了减轻。
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志问题导致的疾病或身体状况时,如果盲目的选择打针吃药甚至手术疗法,不仅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创伤,也无益于根本的康复。
“情志疗法”这时候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既帮助身体状况好转,又可以使人放下心结,正视生活。
10
抑郁症、自闭症这一类精神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一旦被诊断为患病,则意味着再也无法彻底好起来,成为很多家庭的噩梦。
案例七
对于宋女士来说,拿到孩子自闭症诊断报告的那天成为了她人生的分水岭。正如她自己所言,从来没有一种痛苦这样深入骨髓、如影随形。经过12年的治疗,女儿依然没有太多的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变得无法入睡,情绪躁动,甚至出现了自残和攻击别人的行为,被诊断为更严重的躁郁症。
年宋女士选择了一条新的疗愈道路——“情志疗法”。她在心智家园的课堂上学习中慢慢明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所有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父母身上。
在探寻自己内在情绪的过程中,宋女士发现自己内在存在着那么多的怨恨和障碍。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牢牢记着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怨恨早早离世的亲人……当宋女士释放了内在的情志障碍,重新感受生活中的爱与美好时,孩子居然也奇迹般的好了!
年,一直在神游的女儿开始忙起来了,自己写数学题、写汉字、弹琴,自己刷牙、洗澡、换衣服,可以正常的跟人交流聊天。这一年,就像阳光照进了宋女士的生活一样,之前十几年的阴霾终于散去了。
同样感受到阳光照散阴霾的还有张女士,她的女儿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基本不能出家门,不能和任何人沟通。医院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孩子也非常抗拒接受治疗。
在心智家园的课堂上,张女士开始学会反思自己,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太执着太严格,要求孩子样样都完美。当张女士开始改变的时候,她的女儿也改变了,又可以回到学校正常的上课。医院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再看到张女士女儿的时候不能相信,一个被判定为要常年吃药治疗的人,居然这么快就变好了。
其实不论是自闭症还是抑郁症,其障碍都在于中医讲的“思凝”,也就是想不开。这些疾病在传统治疗手段中都无法得到彻底的治愈,是因为传统治疗手段偏机械化的只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