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典病例36岁ldquo换

可喜可贺

“心脏搏动有力,各项指标符合出院要求。祝贺你,可以回家了!”“医院的专家们,是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月10日,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笑语不断,原来该院吴昊院长、唐万能政委、齐德广副院长、宋彩萍副院长等院领导与医护人员一起来到病房,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患者出院。这也是重庆市唯一具医院,成功开展的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病例回顾

  36岁的患者在5年前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简称“扩心病”)。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属于发病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没有特效药、不能根治,只能对症治疗,此病发展到最晚期只能接受心脏移植。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多次住院治疗,医院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两个月前,患者病情加重再次入院,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左心室直径78mm,是正常人的2倍,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仅有21%,仅为正常人的1/3,这说明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极差。更严重的是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衰竭,心衰标志物已达到pg/ml,而正常值仅为2-4pg/ml。尽管进行了积极治疗,但他的心脏功能并没有任何改善,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其生存时间仅有1年左右,随时可能发生死亡。心脏移植成为了患者最后的选择。

  年12月14日,重庆一名病危患者家属愿意捐献患者器官,按照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的法规要求,医院将捐献器官信息录入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器官自动分配。最终,医院心血管外科登记等待“心源”的湖北籍患者成功匹配。

  患者在接到通知后,医院。同时,医院心脏移植领导小组组长吴昊医院心脏移植工作预案,并由医务处协同心血管外科肖颖彬主任立即组织心脏移植专家组对手术方案进行讨论,严格细致地做好各项术前准备。经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医学工程科、药剂科、输血科等科室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取心”、“传心”和“植心”手术和保障方案,确保手术成功开展。

  患者到达重庆后,顺利通过绿色通道住进医院心血管外科。按医院制订的心脏移植方案,心脏移植小组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中,30余位医护人员分为摘取心脏和移植心脏两组进行。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马瑞彦率团队仅用了15分钟就成功获取心脏,并立即对心脏进行了心肌液灌注,放入冰沙中存储,以减少心肌损耗,保护心肌细胞。

  与此同时,在相邻的另一间手术室里,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洪教授率科室最强麻醉团队,根据术前制定的麻醉方案,对不能平卧的受体患者成功地进行了麻醉,严密地监测着各项指标。随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魏翔团队的指导下,由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教授率团队取出了患者病变的心脏,并立即将获取不到15分钟的“新鲜”心脏植入受体,对心脏的左房、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五个吻合点进行了点对点缝合。虽然只有五个吻合点,但因为人体血管组织薄而脆,针线大小的选择,针线的走势和力度的掌控都非常重要,每个缝合都必须做到天衣无缝,出现一个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在五个缝合点顺利吻合完毕后,移植的心脏开始在患者胸腔搏动。但由于移植的心脏失去了自主神经的控制,无法根据机体需要自动调节心跳和收缩力,因此需要麻醉医生、心血管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灌注医师共同对这颗移植心脏进行精心的呵护,直至这颗心脏从低温状态逐渐恢复至常温,直至这颗心脏具备患者机体所需的泵血功能。当监护仪上显示心率次/分,血压99/55mmHg,标志移植的心脏已能在患者身体开始正常工作,手术成功。

  术后,在医护人员精心监护和治疗下,患者顺利闯过“感染关”、“排异关”和“营养关”等关键环节,身体各项机能开始迅速恢复,并于术后第2天脱离呼吸机,第3天开始进食,术后的第8天顺利地从层流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术后25天康复出院。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目前,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余例,三年生存率大于90%,五年生存率大于85%。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

  1.此手术的成功,开启了医院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新篇章,标志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和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迈上了崭新台阶,医院在终末期心脏疾病或重度心脏创伤的治疗保障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在此病例中,在院处领导带领下,全院包括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超声科、肾内科、麻醉科、手术室、医疗科、设备科、药剂科、输血科、营养科等科室近50人参与到此次移植工作中,开创多学科协作的新模式。

  3.在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中,注重全局基础上,加强点滴观念,注重了心理护理,加强免疫排斥监测和管理,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快速康复。

  4.麻醉中,患者的心脏由于过度扩张已发生心功能衰竭,身体无法平卧,只能采取半卧位麻醉,加上患者心功能极差,并且对麻醉药物异常敏感,麻醉诱导风险高,诱导时麻醉药物使用要求非常精准和科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致命的循环衰竭。而且,患者半卧位也给麻醉医生的插管等操作增加了难度。此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将由半卧位转为平卧位会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脏耗氧,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精心维护心脏功能。对此,医院麻醉科室制定了科学周密的麻醉方案并精准实施,确保了手术顺利开展。

  5.移植上去的心脏丧失了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麻醉医生无法根据患者身体需要而加快心跳和增强心脏的收缩力,移植上去的心脏从低温状态逐渐恢复至常温,并担负起患者脱离体外循环机后的心脏泵血功能。对此,一方面,麻醉医生在严密监测下精准地使用药物,帮助移植心脏逐渐适应受体患者的身体需求,调整移植心脏功能至最佳状态;另一方面,麻醉医生需要精准管理患者的输血、输液等容量治疗,设法改善移植心脏的氧供并降低心肌氧耗量,防止移植心脏发生功能衰竭导致移植手术失败。

文字:李春梅

图片:谭又铭

视频:曾理李荣荣

编辑:武孟

觉得不错,请转发到朋友圈或身边需要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sxzb/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