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符号动物。在此,符号以人类的语言能力为基础。语言是符号的实质,符号是语言的表现。”
以上构思来自我的阅读、思考和记忆,以及理解。当这段文字在我的脑海里以语言的状态出现时,我们称其为思考的状态,或说思维过程、心理活动等。也可以说是“思”、“想”、“思想”、“琢磨”等。这是符号的第一类状态,即思的状态,或说心的状态。符号在心便是思的状态。当我把这些想法或说文字敲进电脑里、写在纸上、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皿上、打印在纸上时,即将文字付诸于物时,符号的第二类状态,即物的状态出现了。符号在物便是物的状态。简言之:符号,在心为心、在物为物。2,符号形态:感官生成与技术化符号的底蕴是意义,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值。当然,符号的形态却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声音,是语言的物化形态;图像或线条,是符号的视觉形态,同样是物的一类形态。此外,就感官的对象而言,还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身心交互而成的通感或统觉,是感官和思维合理促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获取人类头脑中的符号信息。这意味着,人类感官的技术化。3,沟通与运算能力:附着于界面
人类主要通过语言沟通。而语言除了声音或声波形态外,还可以转化为文字形态,从而极大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人类社会早期,或说直至电器革命之前,文字的这种功能尤为突出。而就面对面的沟通而言,人类主体能力,即通过声音编码、解码语言,以及特定的记忆功能则至为关键。就此而言,人的肉身便是一类功能丰富的媒介和界面。主体性与对象性通过如此的界面能力衍生出交互主体性和交互主对象性,并由此丰富了人类的能动性和他性。电脑便是对人体这些能力的模拟。如今,它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感官的类似能力。例如,信息存储能力、逻辑运算能力、检索能力和诸多方面的感知能力。4,情感与目的:意义的基础
就人类肉身的能力而言,情感能力是迄今为止,机器仍然无法具备的。如此,除了语言值外,情感能力便成为意义的基础所在。同时,人类的目的生成能力或许也是机器不具备的。由此,情感与目的就成为价值或意义的底层逻辑,与语言值一起构成了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关键部分。其他部分呢?仍是奥秘。就此而论,符号能力仍是人类的本质所在。由此,我们可以对韦伯的行动类型学有所修正。简言之,情感行动是理性行动(目的、价值)和传统行动的基础!5,美:主观与客观
美学家曾经围绕美的属性颇多争论。就其根本而言,美当然是人类的,是人类的符号机制和符号能力的衍生物。但也可以甚至必须通过物的形式或状态表现出来,例如,书法、美术、音乐、雕塑、著作等,就此而论,美也是客观的,即以物的形式或状态表现和存在。当然,不同的美之物具有差异性。或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美。例如,邓丽君、王菲、刘欢的声音便是常人无法模仿的。邓丽君先生早已离去,但她的甜美声音仍然是很多人的最爱。正如同样杰出的艺术家周凤莲女士说的那样:悦耳动听!(注:周凤莲,豫剧《抬花轿》中的女主。)6,符号的社会学意义
作为人类的本质能力,符号能力是其他人之能力的基础,是理解人的关键所在。其社会学意义毋庸赘言了。例如,动物也需要解决吃喝、繁衍和安全等问题,但只有人类通过符号能力来解决此类问题。某时,还有超越。5月13日许昌课堂部分内容本文为龙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