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馆再次发声停止私下换汇近百名中国留

文丨AustraliaNews

ID丨au_news

导语大使馆紧急提醒所有留学生:生活要合法合理,不要贪图小便宜,为自己的留学生涯引来祸事。

3月1日一早,中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发布通知:

提醒在英中国公民务必

通过正规合法渠道换汇!

因为,英国政府刚刚冻结了

95个银行账户!

总计账户内金额高达万英镑!

(约万人民币)

而最令人心惊的是:

这些被冻结的银行账户,

一大部分属于一个团体

——中国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到底干了什么?居然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换汇换出大问题◆◆

“私人换汇”无论在英国还是澳洲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为了逃避银行的手续费,为了高那么一丢丢的汇率等等原因,很多人会选择这种换汇方式。

尤其在留学生团体里,更是很多人“私换成瘾”啊!这不就换出了大问题!

据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NationalCrimeAgency,简称NCA)2月28日发布的官方通告:

经英国国家经济犯罪调查中心(NationalEconomicCrimeCentre,简称NECC)调查,将冻结95个银行账户,总计账户内金额高达万英镑。

因为这些账户全部——涉嫌洗钱!而且大部分由中国留学生持有!

这些留学生听到这个噩耗

都是一脸懵逼的表示

——我啥也没干啊!

但事实上,

他们的确违法了

只不过他们还懵懵懂懂的不知道!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据悉,这些涉案账户都显示了同样的特征:

短期或一天内、在多个ATM机存入大笔金额现金,以及类似的情况。

都是1万镑以下的小额现金,通过多笔的形式存入,以避免被银行和监管机构察觉,这被业内称之为“化整为零”。

这次95个被冻结账户全部来巴克莱自银行(Barclays)“一家银行”。

这些账户内部分大额资金还被用于购物运回中国,并且商品收件人跟下订单者、付款账户持有人之间都没有关系。

如此费劲周折的存款,

那是怎么被警方发现的呢?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下吧:

一个银行账户在冻结时现有存款为2.5万镑,但在截至年底的14个月内,共有15万英镑总额进出该账户。

其中,该账户在某一天之内,就得到了来自伦敦市区与市郊总计9笔不同ATM机的现金存款。

这么不正常的现象,当然要被查!

”“

一个留学生表示,她父母一年内大概打给她1.2万镑的生活费,但是年5-7月之间却存入现金4.45万镑,高于她生活费3倍之多。

而她账户目前仅仅剩了7,镑。那超出的2.5万镑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

还有一位涉案账户的当事人表示:自己的年收入为18,英镑,目前银行余额为65,英镑,但是年他却有超过20万英镑的入账记录。

一年不到花了从来没有赚到过的13万英镑?警察不查你查谁?

这些中国留学生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存入他们账户中的资金,全部都是“脏钱”,也就是说这些钱涉嫌为犯罪行为所得,或将被用于犯罪目的。

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存在涉嫌违法的行为!

NECC也表示:这些留学生已经成为了犯罪团伙的目标,他们就是利用这些留学生私下换汇的心理来将自己的脏钱洗干净!

也因此,英国政府方面也认为这次涉案的中国留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而且规模和性质都相当严重!所以目前为止账户被冻结的当事人还没有任何人被提出刑事犯罪指控。

也算是“傻人有傻福了”!

报道中强调,有组织洗钱团伙可能正是瞄准了国内外汇政策变严的背景,利用留学生本身存在的“弱点”,来实施洗钱等犯罪行为。

不过,所谓“有组织性洗钱团伙”背后的相关人员,目前具体身份仍未能查知。唯一知道的是洗钱行为可能涉及多国。

◆◆你还敢换汇?◆◆

私下换汇出事的人层出不穷,当然不仅仅在英国!我们大土澳的中国公民同样没躲过去啊!

换汇被骗的澳洲打工女孩小曹

去年9月,一位在昆州打工度假的中国女孩小曹,因为准备回国,打算把挣的澳元换成人民币。

巧的是,在小曹所在的打工度假群里,一位曾在西澳Carnarvon工作男子李某称,自己正好可以换澳元。

因为有很多共同好友,又是同一个群里的,小曹想都没想就给李某转了0澳元,也很快拿到了相对应的人民币。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换汇经验,小曹对李某的信任加深了一分。过了两天,需要用人民币换澳元的小曹又找到李某换汇。

这一次,小曹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9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