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患者节前顺利康复出院回家团圆
65岁的王阿姨(化名)是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成功的患者,9月30日,她顺利康复出院回家和亲人团圆。十多年前,因为一场普通感冒,她开始出现胸闷气急的症状,特别是到了晚上,躺着根本喘不过气,无法入睡,医院被诊断为肺炎。后来,王阿姨随女儿住在杭州,但每隔三四年就会这样发作一次,要“憋死”的感觉让她崩溃。尤其今年,王阿姨症状越发厉害,走两步就喘,没力气,白天在家大多数时间只能躺着。有两次胸闷气急发作得厉害,医院治疗,但出院后症状却还是不见好。今年9月,女儿带着王阿姨来到医院心脏外科,寻求一线生机。经过系统评估,心脏外科钱希明主任发现,正常人的心胸比<0.5左右,但王阿姨的心脏已扩大到接近胸腔的60%-70%,属于终末期心脏病,常规的治疗对她来说已经无效,她的心脏功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唯一的出路,就是心脏移植。“心脏移植能让妈妈恢复健康吗?费用是不是非常高?供体会不会要等很久?”王阿姨女儿内心摇摆不定。“医院有专业的心脏移植团队,医院移植捐献团队的支持,会在有供体的第一时间做配型,至于费用方面,现在心脏移植已经是心外科常规开展的治疗了,并且在医保方面也会有政策支持。”钱希明主任耐心解释。钱主任一番话,给王阿姨和女儿吃了定心丸,她们选择信任医院。很快,适合王阿姨的供体找到了。9月5日,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钱希明主任坐镇指挥,联合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当“供体”取下的消息传来,手术室内麻醉完成、手术开始。从取心脏到心脏顺利移植王阿姨体内,生命的重生用了不到5小时。5例心脏移植均遇肺动脉高压手术突破禁忌,挑战高难度
医院的5例心脏移植患者,术中都面临着棘手的高危因素——重度肺动脉高压。钱希明教授坦言,在业界,当心脏移植手术遇到重度肺动脉高压,无疑是高空走钢丝。“一旦出现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出口面对的压力值超过正常范围(正常为:18~25/6~10mmHg)后即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医院这5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均介于60-90mmHg,无疑是心脏移植手术的禁忌。但生命高于一切。为了突破禁忌,医院在患者录入待移植名单的同时,立刻启动心脏移植预备程序,提前介入完备的术前多学科讨论(MDT)体系。抢时间,这是行心脏移植时第一原则。按照心脏移植的标准,“供心”自捐献者体内取出,整个心脏的缺血时间要控制在4-6小时,超过时间限制这颗宝贵的“供心”将不可再用。抢时间的同时,要精确计算取供体小组出发、到地、取心脏以及返回时间,不能有分毫差池。手术室里,麻醉、手术正式开始同样要掐准时间,争取那边“供心”到达手术室,这边就可以将患病的心脏取出,然后将“供体”移植入患者心腔。据了解,医院心脏移植团队,除了由钱希明主任亲自带队的心外科外,还同时涵盖了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治疗科以及超声科等多学科力量,通过多学科无缝联动,为每一位心脏移植患者制订完善的诊疗计划,在极短的时间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准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钱希明主任表示。记者张煜锌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编辑潘雷监制徐芳▼往期精彩▼
深度故事:医院当志愿者
备战“双十一”25岁姑娘每晚靠酒入睡医生抽丝剥茧揪出背后真凶
深度故事:我的患者朋友阿玲
最好的人生是执手偕老——ICU病区的一叠情书
惊险!60岁大伯打麻将时突然胸闷喘不过气来情急之下他挣扎着给家庭签约医生打了个电话
医院看病?医院推出国庆名医门诊10月3日上午十大优势学科带头人领衔坐诊近个名医号开放
点“在看”,更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