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古井悠着点啊心脏很怕节假日

▲点击播放视频《仅戴口罩防不住新冠病毒》

节假日难得休息一下,总要跟亲朋好友约着吃点喝点。你来我往之间,既拉近了感情,又活跃了气氛。追忆过往,畅谈未来,喝点小酒,情绪高涨,话语增多,脸颊绯红,心跳加速……嘿嘿,其实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可有些人自控力较差,贪杯过量就会导致突发心律失常、心悸不适。更有甚者,在饮酒过程中出现猝死,喜事变成了丧事。如今,这种丝毫没有征兆的心律失常越来越常见,多发生在节假日饮酒狂欢之后,由此得名“假日心脏病综合征”。春节刚过,元宵节还没来,大家都悠着点啊。

任何事物都脱离不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逻辑思维过程。今天,咱们就按照这个逻辑,来看看“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节假日心脏事件

6倍—8倍

“假日心脏病综合征”最早是在年,由美国一位心脏病学家Ettinger命名,后又逐步完善形成了统一的概念:在节假日期间,由饮酒出现的、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脏急性损伤综合征。可见,“假日心脏病综合征”与饮酒关系密切,不仅可以发生在本身就有心脏病的患者身上,也可以出现在无心脏病史的人群中。

再看看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吧。房颤最为常见,患者的心脏跳动非常迅速且不规则。其他如房扑、交接区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性脱逸、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均可出现。轻者会有胸闷气短、不典型胸痛症状、心悸等,重者有头晕或晕厥表现。更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衰、猝死等比较凶险的情况。

最可怕的是,“假日心脏病综合征”常因症状不典型被误诊为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这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困难。所以,早期诊断“假日心脏病综合征”非常重要,只有诊断明确,才能给予充分有效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节假日心脏事件多发,可达平时的6倍~8倍。追查原因,这种综合征与长期的心脏病史无关,根蒂还在于饮酒。无论是葡萄酒、啤酒或烈性酒,过量饮用都会促使患者因过量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延迟心肌的传导时间,导致折返发生,或者刺激心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改变心肌不应期。

酒精导致心脏的急性损害(机械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改变)已为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这些因素使得过量饮酒者更容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进而出现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等多种异常心跳节律。

再高兴也请小酌

保命要紧

节假日期间,如何在开心释放的同时又保护好心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节假日不要太劳累。节日期间,置办年货、操办饭菜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空巢老人在这段时间会格外兴奋与繁忙,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头晕、胸闷、睡不好觉等情况。而这些,有可能就是“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的前兆。

年轻人在节假日前调休,连续加班,往往休息不好。更多人在假期作息不规律,晚上三四点才睡,甚至整夜不休息,生物钟完全紊乱。这样更容易引起心脏损伤。

所以,建议老年人过节假日不要太劳累,也不要太激动,适当控制一下情绪;年轻人要合理安排好工作与休闲,减少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许多人平素缺乏锻炼,身体多少都有点“虚”。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见面容易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导致身体负荷过重,很容易被“压垮”。建议大家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到身体出了问题,才想到去锻炼。

最后,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闷”,请注意!过量饮酒非常不利于健康,带给心脏和身体的负荷有可能突破极限。建议大家小酌即可,以免造成急性心肌损伤。

如果“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突然发生

该怎么办

1.停止饮酒,马上休息,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避免引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2.医院就诊,予以静脉输液,促进酒精及时排出,减轻对心脏的损害。

医院处理后,特别是停止饮酒后的6小时~12小时,心律失常症状即可消失,心跳节律和频率恢复正常,一般预后良好。

这个简单又有效的“护心”方法

你值得拥有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人人都知道,可一到真正要运动的时候,总有人能找到一万个推脱的理由:

“我工作太忙,没时间运动。”

“当我想去运动的时候,我的手机缠住我,我的宠物挽留我,甚至连我的床铺都在催眠我。”

心脏病患者更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心脏不好,需要静养。”

其实,不管是对于健康人,还是心脏病患者来说,适度和科学的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护心”方法。

新年新气象,让我们一起科学运动,开启全新的“护心”之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学、适量的运动呢?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应该怎样运动呢?

运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个人疾病史及家族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订运动方案,建议先到医疗机构接受心肺运动试验,如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肺功能检查。医生会根据客观的定量功能评估,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

科学运动有“三步曲”

第一步“热身”,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进行徒手操、拉伸、走步等,时间为5分钟~10分钟。

第二步“正式运动”,运动形式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游泳、上下肢功率车、爬楼梯等。在此基础上增加阻力训练,如哑铃、拉力器、配重式力量设备、柔韧性训练等。每次从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30分钟~6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3次,最好5次以上。

第三步“整理”,即运动之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缓解肌肉的紧张,持续5分钟~10分钟。

很多人表示疑惑,经常说运动要适量,适量又有哪些标准呢?

首先,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量,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警惕运动过程中有无躯体不适症状。运动时稍出汗,呼吸轻度加快,不影响对话,运动结束后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运动结束后心率在休息5分钟~10分钟后恢复即为适量。

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一种放松的运动方式,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身体的疲劳,但运动量和强度都不宜过大。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包括心脏病患者)、残疾人等,建议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心脏病患者推荐三种运动

01

健步走健步走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肺耐力,明显增加心脏的起伏力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每次可以坚持走20分钟~1小时,每日1次~2次。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02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温和,对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03

游泳心脏病较轻,医生评估心肺功能适宜、体力较好,又会游泳的人,完全可以坚持游泳锻炼。只是游泳对心脏负荷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适量。如果发现不舒服一定要及时上岸,水温太凉最好不要下水。

(来源:健康中国)

信息网络黑恶违法犯罪举报

-

-

往期

回顾

1.爱才惜才!古井镇兑现全市首个镇级人才政策

2.这些公司招人啦!快进来看看~

3.新会古井大批果蔗北运助农奔小康

4.古井镇开展“扫黄打非”及疫情防控专项检查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7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