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近日发表的一项基于PURE研究全球20个国家的最新分析表明,中国和东南亚的房颤患病率全球最高。
近期,中国房颤全国队列注册研究最新分析显示,高血压和冠心病是我国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和慢阻肺患病率较低。
研究者分析了家医院共例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者占42.7%、其次是冠心病(25.9%)、心力衰竭(21.4%)、糖尿病(14.3%)、心肌病(4.7%)和慢阻肺(2.9%)。
共例(88.8%)有记录房颤类型,其中阵发性房颤占54.3%,持续性房颤占25.3%,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占9.2%,
此外,研究发现,我国房颤患者抗凝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不足。
该研究中,有例(80.4%)记录了CHA2DS2VASc评分,其中64.8%接受抗凝治疗,4.9%接受抗血小板治疗,30.3%的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
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占66%,其中79.1%接受了抗凝治疗,21.9%未接受抗凝治疗。
相比之下,CHA2DS2-VASc评分为0或1的患者中有51.8%接受抗凝治疗。
在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比华法林(53.6%vs46.4%)更常用。
而在CHA2DS2-VASc评分为0或1的患者中,华法林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更常用(56.7%vs43.6%)。
在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单独行肺静脉隔离术占77.6%,其联合其他消融术占22.4%。
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单独使用肺静脉隔离术(67.7%)比联合其他消融治疗更为常用(32.3%)。
然而,大约15.4%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了肺静脉隔离联合其他消融治疗。
在未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中,只有30.7%的患者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的使用率分别为31.0%、21.5%、14.7%、15.1%和1.0%。
来源:
[1]ZhaoQY,etal.Contemporary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