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礼书院
“礼”说
.期
刊首语
“礼”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云“礼,履也”,在现代汉语中被解读为敬重与厚待。诚如《论语》中所记“不学礼,无以立”,对前辈长辈、对同门同僚、从普通的生命到高尚的信仰,敬重是愿将其所道良言,铭记于心,并以此为指引。在此,我们采访到十位眼里与心中皆有光亮的前辈们,他们中的一些曾远渡重洋,带着期冀归来,而另一些又乘期冀而去,再踏上征途,期待能用他们平凡或热烈的故事,让每一位读故事的人,心中的驿站灯火通明。
万一入了党去不了美国怎么办?
刘泉
学生
不能去就不去呗!
这是刘泉教授作为医学院党支部书记,和三名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谈话时,发生的一段对话。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老师担心同学们对毕业去向有所担忧,但是三位同学的回答掷地有声,显然早就经过深思熟虑。同学们为了信仰,这么年轻就能有这样的境界、做出这样的决定,这让刘泉教授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如他所说,“这是学生给我的最好的答案”。
“礼“说
刘泉
刘泉
医学院党支部书记
医学院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礼“说
刘泉
"薪火相传"
刘泉教授本硕博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对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满怀感激。他的引路人之一是我国已故临床心脏移植先驱、哈尔滨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夏求明医生。夏老是上海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直在哈尔滨工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奉献给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年冬天,刘泉老师向年逾古稀的夏老请教从医治学的方法,夏老只说了四个字:“先学做人”。年轻的刘泉老师当时并没有领悟其中的深意,甚至还以为夏老是在敷衍自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明白这四个字的珍贵:做人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言及“苍生大医”与“含灵巨贼”之间,所相差的不过医者的诚心。这份诚心在对其病人时如是,在面对每一个生命时更如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诚”以悲悯,“诚”以为善,始终为立业之基石。
学生时代的刘泉教授
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术研究和人格塑造,这也促使他在成为教师后,一直思考如何为引导自己的学生们。作为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主任和树礼书院的导师,刘泉教授把学生工作当作所有工作里最基础的一项。和他个人的教学科研工作相比,学生工作更多地是一份责任。学生任何思想上、情绪上的波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刘泉教授常常结合自己作为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经历进行分享,以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同学们排忧解惑。对学生,刘泉教授始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