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室性早搏?
心脏正常的电活动指令是由“司令部”窦房结发出,继而通过分布于心脏中的神经网络,向下游传导,依次激动心房、心室。当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希氏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便形成了室性早搏。2
室性早搏的发病率高吗?
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4%。通过普通心电图筛查发现室早患病率约为1%,而通过24h或48h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早的患病率在人群中高达40%-75%。室早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室早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11岁的儿童中,其发病率<1%;而在>7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9%。3
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1、首先要明确的是正常人是可以发生室性早搏的。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过量烟、酒、咖啡等因素均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3、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诱发室早。4、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等均可引发室早发生。5、常见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的病人常有室早发生。4
室性早搏会导致哪些不适感?
临床上室早患者比较常见的主诉为“心悸、胸闷”,但室早的临床症状变异很大,个体化差异性比较明显,从完全无症状,或轻微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到由于室早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均会存在。部分室早可因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发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等。5
室性早搏都需要治疗吗?
医学研究结论认为,室早的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室性早搏都需要治疗。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治疗不宜过于积极,经医师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的良性特征后,如患者临床症状仍不缓解者可适当治疗。对于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应侧重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频发室早患者(24h>个)应转诊并由心血管病专家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排除任何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如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脏离子通道病。6
室性早搏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1、药物治疗:对于健康教育后症状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β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但疗效有限。近年来,中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一些进展。临床推荐使用药物包括: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均可以减少室早,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对于必须干预的室早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要充分经医生评估病情后谨慎使用药物治疗,避免药物所致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副作用的发生。2、导管消融治疗:对于室早诱导出现心肌病的患者,应积极推荐导管消融,以彻底根治室早,改善心脏功能。对于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患者,可以推荐导管消融治疗,临床实践中大多推荐患者在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提示室早24h>次为标准。部分无症状患者出于升学、就业或妊娠等原因而主动要求导管消融,亦可尝试导管消融治疗。室早导管消融术较安全,目前报道的室早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多<1%。总结:室性期前收缩又可被称为室性早搏,作为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诱因及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变异大,个体化差异性明显,从无症状到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并存。对于绝大多数室性早搏并不需要积极治疗,但对于症状不能有效控制或合并室早性心肌病患者,建议积极选择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属于根治性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升级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34(3):-
2.BuschS,EckardtL,SommerP,etal.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sandtachycardiainastructurallynormalheart:IdiopathicPVCandVT.HerzschrittmachertherElektrophysiol.,30(2):-.
3.AzizZ,ShatzD,RaimanM,etal.TargetedAblationofVentricularTachycardiaGuidedbyWavefrontDiscontinuitiesDuringSinusRhythm:ANewFunctionalSubstrateMappingStrategy.Circulation.,(17):-.
张达:住院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心脏医学部。主攻心脏内科、心脏重症临床诊疗和基础科研研究,曾带队荣获辽宁省级研究生临床技能及案例分析大赛团体二等奖及个人优秀奖。博士期间主攻内源性含硫气体信号分子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毕业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4篇及SCI论著5篇,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汇报发言。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长期随访监测。
下图为张达医生微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