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们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信大家和安琪一样,内心松了一口气,心中期待着孩子们开学的日期,希望可以早日过上正常的日子。
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则新闻,让人心痛不已。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五年级的孩子睡懒觉,不想上网课,上课也总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家长忍不住一大早训斥了娃几句:
“在家不好好学习,上网课不积极……”
紧接着,孩子便不顾一切从楼上跳下。
等到父母发觉为时已晚。
此刻在孩子身边的父母,看着躺在血泊中的孩子,捶胸顿足:
“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
3月6日,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上网课写作业,她让孩子认真严肃,孩子非自由散漫,她让孩子勤奋努力,孩子偏要马虎偷懒。
绝望之际,刘女士跳河轻生。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指她自己生的娃)就希望我去死啊……”
……
一场疫情,暴露了无数个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
有的家庭一团和气,全家一起进步。
但是有的家庭却鸡飞狗跳,气氛紧张,关系降到“冰点”。
有人说“他们”是“问题少年”,但我想,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对问题父母——不管父母承不承认。
而每个问题父母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教养误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可以生气,但请好好生气
父母与子女,原本如磁场的正负极,异性相吸。
是什么原因,让家的磁性消失,以至于孩子的痛苦不去和父母诉说,却选择拿命相搏?
去年2月份,刚开学第四天,深圳市宝安区一名13岁男生在家附近坠楼身亡。
原因是因寒假作业未完成,被老师斥责回家补寒假作业。
男孩出事后,他留下的4封遗书,为我们揭露了他内心的世界:
第一封给姐姐:虽然不喜欢你,经常拌嘴,但我走了,还是希望你不要伤心难过。
第二封给姨妈:你是对我好的第3个人(第1个第2个是爷爷奶奶).....
第三封给爷爷奶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两个.....块压岁钱留给你们。
最后一封给父母: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讨厌我。」
这句话让多少父母心痛又自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误认为自己的爸妈讨厌自己。
我们到底在给孩子传递着怎样的情感世界?
让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身后空荡荡的孩子,心里受伤了都不敢告诉爸妈。
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导致的差异化,会消耗孩子很多生命力,他们会越来越认定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和爱,越来越沉默和孤独。
当然,也会有家长质疑,我们生气说一句批评,孩子这还听不了?就会跳楼?
确实,你可以生气,但请你好好生气,不要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
语言暴力不仅仅是语言会让孩子受伤,说话者的神态,动作,甚至父母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一不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让孩子被这种暴力的噩梦困扰。比如:
母亲会因为孩子打碎了碗而对他吼:“你还能干点什么!笨手笨脚的”。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会说:“你能不能和某某同学一样努力,人家怎么就这么聪明?”。
说到底,不会好好听话,才是很多父母的问题。
就比如那位12岁的少年,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绝对不只是这句被训斥的话!而是日积月累,如大山般压着他喘不过气的失望、沮丧.......
所以,每次生气时好好说话。
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哪句话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相信,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拿着孩子的性命就做赌注!
家长学会闭嘴,孩子才能说话
“我们人生来就是2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
作为父母,你应该多听孩子说。
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做到一点,先‘闭嘴’”。
但是我们家长很多无法理解,无法面对自己的“无能感”、无法忍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
所以用比孩子更厉害的情绪来压制孩子的情绪,保护自己“弱”。
其实,我们不闭嘴,孩子永远不会表达。
就像焦俊艳和她爸爸在节目《我家那闺女》中表现的那样。
爸爸说:你平时要是有什么事,记得跟我们说,幸福要跟家人分担就是双倍幸福。
拗不过爸爸的她直接表达:
痛苦讲给你们,我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我跟你们讲完之后,你们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然后你们又一直问很多很多问题。
为什么焦俊艳如此决绝父亲的沟通,其实从节目一开始就可以看出。
爸爸一上节目便开口挑剔:
就她穿得那样儿,我都嫌她土。平时穿得跟个淤泥儿似的……
当我们口若悬河的时候,我们的耳朵也丧失了听力。
叛逆,父母权力失控的替罪羊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特别爱控制的父母。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身为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
而吃过很多亏,也看透很多事儿的家长,从经验出发,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教训统统告诉孩子,并去证明:
“所有的一切,都非你想的那样。”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家长就会采用打击、否定、控制的方式,从嫌恶语言到粗暴行动,不停向孩子灌输:“你还小,你狗屁不懂,你是错的。”
但渴望长大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长的控制和恐吓,而放弃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
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反击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说的反着来。
叛逆,就这样诞生。
叛逆的表现,是不愿失控的父母,和渴望独立的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叛逆的误区,是父母从自身想当然的经验出发,以屏蔽危险的方式,阻挡了孩子体验人生的可能。
但父母们偏偏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来自父母的说教,恰来自自己的经历、体悟,和由此带来的行动及改变。
所以,缓解叛逆的最好办法,不是当一个大包大揽,什么都替娃做的父母,也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任娃自己瞎扑腾,而是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你伸出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告诉孩子:
“你不必复制父母的人生,但你值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块不一样的麦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最重要最无可替代的宝贝,别让冲动毁了孩子和自己的家庭!
愿逝者安息,愿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美妈们,是时候升级孩子的机器人啦~~~
以旧换新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凡是购买过小谷机器人的朋友,无论新旧,无论哪种型号,损坏程度如何,都可以参加以旧换新活动哦!限量台,点击以下图片,速来抢购!
你对频繁出现孩子自杀事件,有什么看法?
安琪将会从文末精选1条留言
免费包邮送出1份
精美图书《简笔画0例》
留言区一起聊聊呗~
没有被选中的小伙伴
可以直接点击图片付邮费免费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在文末留言。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