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由于多有报道称“患呼吸道疾病的幼儿数量激增”,再加上气温变化大,很多家长为了保险起见,不敢再让宝宝停留在室外,这样一来,怎样才能确保早产儿不缺钙呢?难道真是要用“量”去解决吗?众所周知,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其中99%的钙在体内与磷结合形成骨矿物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钙存在于其他组织和体液中,参与体内许多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钙对人体虽然重要,但有关研究提示,当成人每日钙的摄入量超过毫克时就会出现副作用,如尿钙排出增加、血钙升高、便秘等。那么孩子呢?相对于足月儿,早产儿本来就容易出现缺钙问题,但关键是,怎样才能安全地补充这些人体必须的钙质呢?钙的吸收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补多少,也吸收多少;补得越多,吸收也越多。钙在胃肠吸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宝宝当时的钙营养状况,受到宝宝体内活化维生素D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物质的调节。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补再多的钙,也不能很好地吸收。一般说来,在早产儿喂养时,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因为进食正常的食物,不会引起钙过量,母乳、配方奶应是婴儿首选的补钙食物。年龄较大一些的宝宝,除奶制品外,还可给予豆制品、虾皮、鱼肉等食物来补充。而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是安全补钙的方法之一。最后,一旦家长发现钙过量,就应该停止补钙或者及时调整补钙的剂量。通常只要将补钙剂量及维生素D剂量做恰当调整,钙过量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但是,骨骼的钙化一旦形成,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消除,避免再次过量补钙和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延缓进一步钙化最好的措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