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者
无论钦佩喜爱,还是漠然置之,你都无法忽略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的艺术作品及生活哲学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他曾说:未来社会,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这句被反复引用的名言,没有去到遥远的未来,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已然成为现实。
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导者,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作品,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纷繁复杂的艺术遗产?正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进行的展览“成为安迪·沃霍尔”,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展览从其故乡的美术馆——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件作品,分五个章节,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思想生活和“复制”创作方式对视觉艺术发展的深刻影响。
这是安迪·沃霍尔艺术生涯在中国最为全面的一次呈现,不容错过。不过观展之前,我们有必要从五个方面,去了解更为全面的安迪·沃霍尔,一位立体丰富的波普艺术家。
穷人家的孩子
安迪出生于生活拮据的移民家庭,其父母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东部山村。移居美国后,父亲游走于各个煤矿工场,寻找工作机会,收入始终不高;母亲则在路边售卖水果,偶尔用废旧易拉罐做一些玩具售予他人。
10岁之前,安迪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巧合的是,几次发病时间都为暑假第一天。于是连续几个夏季,他都只能待在家里。期间,母亲教其画画,也为他朗读阐释连环画与杂志文字。
如今看来,正是漫画中的简练线条与绚丽色彩,及杂志上的流行资讯,塑造了安迪最初的审美,也塑造了后来引领潮流的波普艺术家。
哥哥、母亲与安迪
年轻时的与安迪
复杂多样的创作
年,21岁的安迪去到纽约。
他做过橱窗展示、设计过贺卡,也画过广告插图。年代,在朋友及合作画廊的建议下,安迪开始去除创作中的个人情绪,用图像纯粹还原生活中的物,其标志性的《金宝汤罐头》、《七辆凯迪拉克》和《玛丽莲·梦露》相继诞生。
之后,他拓展创作边界,开始尝试摄影、影片、文字出版、录制节目,甚至为摇滚乐队发布唱片...似乎我们能够想到的创作性领域,都有他的身影。
工厂中制作《花》的安迪·沃霍尔
对死亡的恐惧
安迪很少见到父亲。14岁那年,父亲在煤矿工场意外身亡,加剧了他对死亡的恐惧。
六十年代初,他创作出一系列有关死亡的作品。它们多以现实事件为背景,无关自己,安迪像是一位旁观者,只是远远的看着与死亡相关的一切,未敢近观。
年6月3日,遭遇枪击后的安迪,侥幸活了下来。几年后,《头骨》系列完成,画中极具象征意味的骷髅,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死亡。它的出现,隐喻着安迪正与死去这一必然生理过程和解。
狂热的收藏者
年,安迪再一次更换住处。
新的住所,更加宽敞明亮,他饶有兴致地将所有值得留存的东西——包括杂志、信件、生活用品,甚至是吃剩的小块披萨,统统装进棕色盒子,标注日期,封存起来,运到了新居所。
正是从这一次打包开始,安迪身边始终摆放着一个待填满的盒子,直到年离世,他按类别及日期收藏杂物,共装满了个盒子。
盒子中的物品,记录着他的生活轨迹,也记录着一个时代,安迪将它们称作《时空胶囊》。
对时代经典图像的捕捉
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大多完成于五六十年代。
年7月,安迪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展出的32幅《金宝汤罐头》画作,激怒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在多数人看来,那些作品只是对罐头包装的复制,与实物几乎没有差别,但实际上,这种机械的制作和呈现方式,正是他对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直接介入与展示。无论大众是否接受,他们都已参与其中。
不同于其他艺术家,安迪一直对于所处时代保持着高度敏感。年左右,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成为社会“主角”,普通家庭拥有汽车已是普遍现象。这一前所未有的变化,也被安迪用作品记录了下来。
他对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十分熟悉,喜欢描绘其不同年代的各类车型。《FourMaleCostumedFullFigures》与《汽车》,都是他为《时尚芭莎》杂志创作的描绘款SedandeVille豪华轿车的作品,也是他从艺术层面“对美国小轿车流行现象进行的视觉评论”。
年,《金宝汤罐头》展出几个月后,安迪再次用经典的波普排列方式,创作了《七辆凯迪拉克》。画中没有人物,个人情感被降到最低,仅有的七辆款凯迪拉克,自上而下进入画面,向大众展示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它们色调单一,近乎冰冷,彷佛就是汽车本身。显而易见的是,此时的作品,与《金宝汤罐头》相似,都透露着安迪对物欲社会的反思,更隐含着观察者的冷峻气质。
手稿——暗色丝网印刷作品《七辆凯迪拉克》描绘了款凯迪拉克(右图)
那个时代,美国汽车业已步入全盛时期,安迪将最具代表性的凯迪拉克汽车作为时代符号,多次描绘。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向前,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其外观的时尚性占据了大众选择的重要位置——车身变得更低更长。此时,凯迪拉克前所未有的将战斗机机翼元素加入到汽车设计中,制造出了“鱼鳍车”LeMans,惊艳众人。通过安迪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
实际上,不仅是安迪,凯迪拉克在每个时代都拥有大量喜好者——猫王(ElvisPresley)、玛丽莲·梦露(MarilynMonroe)、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都有此品牌的座驾。其中,猫王最为狂热,他一生偏爱凯迪拉克,自己购买的第一辆车也是凯迪拉克。据统计,猫王在各地的家中存有上百台豪车,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凯迪拉克。
玛丽莲·梦露与她的凯迪拉克
猫王与他的凯迪拉克
自诞生之日起,凯迪拉克便带有显著的艺术基因,成为众多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早在年,汽车设计之父哈利·厄尔(HarleyEarl)便设计出了Lasalle,其出众的外观,给满是黑色的汽车年代增添了一抹彩色。其后,凯迪拉克一直将“艺术与科技”作为设计理念,把代表着前卫精神的艺术与代表着人类进步的科技结合,在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汽车。如款FleetwoodEldorado,简约的块面,锐利的边缘线条,力量感十足,这样的设计源于凯迪拉克徽标的盾形元素,也是开创了“钻石切割”的极致美学。
凯迪拉克Lasalle敞篷跑车款
凯迪拉克款FleetwoodEldorado
延续着一直以来的美学基因,凯迪拉克于年推出了ESCALA概念车。这款在芝加哥车展上被评选为最佳概念车的车型,拥有宏大车身和非凡气度,同时被赋予极富了表现力的整体造型和细节。
凯迪拉克概念车ESCALA
著名华裔时装设计师JasonWu先生为ESCALA概念车定制的专属包袋组合
而近期推出的智能纯电概念车LYRIQ,以极具前瞻性的前卫设计,将酷似“硬边艺术”的硬朗造型与智能感官体验融合,把概念车的理念推向了高处,并籍此确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哲学与设计美学。
凯迪拉克智能纯电概念车LYRIQ
凯迪拉克概念车LYRIQ,光是一个打亮车灯的设计,就在氛围上打造出了艺术馆般的效果
如此独特的创造,需要独特的记录者。安迪用“复制”的创作方式强化了商业社会中的一个个印记,而作为印记本身的凯迪拉克则以不同的图像形式——绘画、电影或摄影——被频繁记录。
安迪·沃霍尔引领的波普艺术,曾以走向大众的创新意识席卷世界,而创新,同样是凯迪拉克的品牌精神。今天,凯迪拉克再次与安迪“联手”,一起回望波普艺术,荣誉呈现重磅展览“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中,除了那些经典作品,还有新美式格调轿车凯迪拉克CT5波普艺术展车的呈现。
半个多世纪前,安迪以观察者的视角勾画了凯迪拉克的多款车型,半个多世纪后,他经典的创作方式正与当下科技结合,使波普艺术与凯迪拉克都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波普艺术标志性的复制元素和鲜明色彩,以重叠的方式呈现于新美式格调轿车凯迪拉克CT5的车身
自安迪去到纽约开始,他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