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脏停跳感
是早搏?
”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正常健康人群,也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根据早搏发生的原因、性质、起源、频繁程度等的不同,其风险及治疗方式亦不相同。
1什么是早搏?
早搏即过早搏动,是在规律的心脏跳动过程中的提前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是由异位起搏点发出的一个过早的激动造成心脏提早搏动。按激动发出部位的不同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早搏,其中前两者来源于心室上部,统称为室上性早搏。
2
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早搏的发生原因有很多,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早搏两大类。
功能性早搏一般为生理性,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背景及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属良性范畴。功能性早搏最常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其多发生于饮用咖啡、浓茶、汹酒、吸烟或紧张、焦虑、恐惧、过度的情绪变化及劳累、失眠、更年期、消化不良等情况。
器质性早搏则属病理性范畴,其是否会进一步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常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器质性早搏最常见原因则是电解质紊乱、心肌损伤及缺血,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和某些药物的应用等。
3
早搏有何临床表现?如何诊断?
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前区“撞击感”或“心脏停跳感”。功能性早搏多在安静或卧床时发生,器质性多在活动时发生。在体格检查时除基础疾病的表现外,可闻及过早出现的心音并同时可触及过早出现的脉搏或漏脉,常有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明显减弱。心电图检查有其特异的表现,但偶发早搏者不易捕捉。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数量、性质、类型及规律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对早搏的诊断较心电图更为全面。其中每分钟少于5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总数在次以下者为偶发早搏,大于以上标准者则为频发早搏。
4
早搏应该如何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
功能性早搏极大多数是良性的,不会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不构成身体威胁,所以原则上无须治疗,一般于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放松心情后早搏会自行减少。器质性早搏须去除诱因并针对病因治疗。
器质性室上性早搏,不主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般随着病因的去除和病情的缓解早搏多能消失。而当室早发生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病、低血钾和洋地黄中毒等情况时,其具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应该给予认真观察和积极治疗,除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外还需适当给予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美西律等,以控制早搏、降低患者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抗心律失常药既可抗心律失常又可导致心律失常,并有可能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因此药物应用的选择、用法及剂量等都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并定期作心脏检测和心电图监护。
5
如何预防早搏的发生?
1、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可过度熬夜或长时间看电视。
2、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及过饱饮食,少食用刺激性食物。
3、正确认识早搏,调整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4、一旦发现心悸、漏医院就诊。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须医师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医院体检。
(作者为哈尔滨医院医院副院长尹新华教授)
尹新华教授,现任附属一院医院副院长、心内八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曾赴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及大阪大学留学3年、美国Emory大学及SaintJoseph医院访学1年。擅长各种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疑难重危症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诊治经验丰富。
编辑:张绮
来源:今日头条,侵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