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中,政协委员敖虎山提出:每分钟就有1人出现心跳骤停,但全国只有1%的人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即CPR)。因此他建议毕业、入职、驾考时学习心肺复苏。
事实上,对于每个人来说,CPR都是很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一部分。这并不是一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才能掌握的急救技能,但却是在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时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所以今天,小红人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CPR的正确操作。
Q1: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使用CPR?
A:一旦病人发生心搏骤停,如果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的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Q2:如何判断病人发生心搏骤停?
A:心搏骤停的识别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以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
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突然晕倒,经过检查确认没有了呼吸和脉搏,拍打和呼唤下也没有任何反应,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心搏骤停了。
在确定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同时实施CPR。
Q3:CPR究竟是怎样操作的呢?
A:一个周期的CPR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要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如果患者是成人,则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的胸骨下半部上(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px,每次按压后应使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而对于儿童患者和婴儿患者,应先进行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在气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复苏仍不理想时才考虑做胸外心脏按压。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拇指按压(即用两根手指进行按压)。对于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通气;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进行按压。
在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每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
开放气道:30次胸外按压后,我们需要开放患者气道以便后续进行人工呼吸。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后者仅在怀疑头颈部损伤。
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人工呼吸:事实上,人工呼吸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浪漫唯美。在CPR中,急救者需要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均匀吸气,将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对婴儿及年幼儿童复苏,可将婴儿的头部稍后仰,把口唇封住患儿的嘴和鼻子,轻微吹气入患儿肺部。
Q4: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实施CPR呢?
A:如果停止按压患者脉搏仍然自主跳动,面色转为红润,出现自动呼吸、眼球转动或四肢抽动等现象时,说明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此时可以终止抢救。
或者CPR在常温下持续30min以上仍无心搏和自主呼吸,专业医疗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时,可以终止抢救。
Tips
在实施抢救前请先确认自己具备抢救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周边人员进行录像。一定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救助他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那么以上就是今天小红人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啦,如果大家想进一步学习CPR的话,可以自己上网搜索视频或者联系当地红十字会进行专业培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太过脆弱,意外发生时,希望我们能尽量去挽回吧。
责任编辑▏卜一凡
责任校对▏梁宇蓉梁椿昊
责任审核▏任凯凯
南邮红会宣传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