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焦虑、抑郁和强迫患者来说,合理的运动对身体和情绪的康复都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朋友可能还是会有不少疑问,“我的身体情况能够运动吗?”,“运动时心脏不舒服怎么办?”,“一运动就觉得很累怎么办?”,“运动真的可以帮助恢复吗?”等等。接下来,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谈一谈如何通过运动来为我们的康复提供助力。
运动真的对康复有帮助吗
当然!
研究表明,在运动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物质,而它们的好处有很多:能有效减轻身体的疼痛、让我们感受到更多快乐、提高我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大脑反应能力,同时还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脊柱稳定性,让我们远离颈椎病、腰椎病。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相比于久坐不动的人来说,运动达人更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能更快康复。所以,运动的好处有很多。不过,如何才能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呢?
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
同样是跑步,有些人可能跑起来会很舒服,而有些人不仅没能获得帮助,可能一段时间之后膝盖、脚踝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不仅和跑步时的姿势有关,也和个人的身体基本素质有一定关系。
在运动之前,我们要先判断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有没有确诊过影响运动的基础疾病?如关节炎、心脏病等。运动时,要确保不加重基础疾病症状,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必要时可以先咨询主治医生。
当然,也有些患者说,我身体总是很难受,头疼、心慌、心跳沉重、心跳时快时慢,甚至出现心脏早搏,稍微快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全身酸痛、大汗淋漓,这样的身体还能运动吗?事实上,上面这些都是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很多朋友都会有,笔者数年前曾每天出现近万次的室性早搏,也并没有影响我适当地进行运动。只要医生觉得你的症状不影响运动,那么就请不要怀疑,动起来试一试。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运动的种类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首先,相比于无氧运动,笔者更推荐大家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跳舞、爬山、打羽毛球等等。这类运动强度相对低一些,也能够很好地缓解身体的酸痛感。此外,很多朋友由于不敢运动,精神紧张肌肉长期紧绷,导致整个身体都比较僵硬,有氧运动可以很好地舒缓我们的身体,加速血液循环,所以很多朋友在运动完都会觉得更舒服了,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一个人戴上耳机独自活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运动或进行一些有互动性的运动更能帮助到我们。因为在此过程中,不仅身体活动了起来,情感和情绪也都流动了起来。比如笔者就很喜欢和家人一起打羽毛球,不仅锻炼身体,也增进了情感交流。正值疫情期间,如果没有去健身房或者外出锻炼的条件,大家也可以在家中跳跳广播体操(推荐第八套),做做拉伸和瑜伽。甚至,如果你有任天堂Switch或索尼PS游戏机,也可以购买诸如《健身环大冒险》、《舞力全开》这类游戏,既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也能锻炼身体。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制定运动计划时,应注重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对于身体症状比较多的朋友来说,可以先从散步或快走开始,每天先进行20分钟,心率控制在以内(依个人情况而定)。一周之后,如果自己可以坚持,并且感觉不错,则可以加快走路速度或加长运动时间。一个月之后,可以快走40-60分钟或进行慢跑,以此类推。
同样,爬山也可以先从走环山路开始,喊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去感受新鲜空气和盎然生机。等身体能够适应现阶段的运动之后,则可以走扶梯登山。登上山顶的那一刻,迎着微风、俯瞰城市或乡野,久违的信心会再次来到你身边。
坚持就是胜利
计划再好,但如若不能坚持运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在成功的道路上,你需要跨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很多朋友总是找来“一运动就全身酸痛”、“运动时心慌实在太可怕”、“本来就生病了还怎么运动”等各种理由,最终没能坚持下去,实在可惜。很多时候,其实我们离成功可能只差这最后一步,前面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何不坚持一下试试看呢?
几年前,笔者上班的公司离家距离约3公里,为了锻炼身体,除非雨雪天气,我都是骑着路边的共享单车上下班。刚开始的前几周,每次骑米就会觉得特别累,两条大腿特别酸痛,觉得寸步难行,一度怀疑是因为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但好在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我发现,只要在出现酸痛时继续保持速度骑行一段时间,酸痛感反而会减轻。半年后,我可以轻松骑车上下班,3公里的骑行对于我来说再也不是问题。我可以尽情感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和傍晚的微风,在路口等红绿灯时观察来往的行人和汽车,这就是所谓的“正念时刻”。当“正念”来临,焦虑、抑郁和强迫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快快放下手机动起来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