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份,一篇名为《单导管零射线重建左房、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研究》的文章发表在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医学期刊《medicine》上。这篇文章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给很多医学同行起到了借鉴意义。
这篇论文的作者叫张建强,莒县闫庄镇大路东村人,年大学毕业后在我县城阳卫生院工作,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常务委员。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这篇文章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老外开会经常引用我的文章,引用的还是挺多的。因为我们的手巧。
医生要为患者做一次房颤消融手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为患者在电脑屏幕上构建一个心房模型,以便于医生进行下一步的手术。在国外,医生主要利用X线照射和导管来构建患者心脏模型,而张建强医生很少使用X线,他根据患者心房电位、导管头端的特殊位移来准确构建患者心脏模型,大大减少了X射线照射、也能够节约手术费用和手术时间。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一个是根据患者心房电位的特点、它的结构的特点。我们找他肺静脉的开口。然后呢,二尖瓣的开口。我们怎么找呢?一个是用导管操作。开口把导管从肺静脉内向心房侧往外拉的时候,它有一个脱落的动作,反复重复这个动作,在导管头端即将脱落的地方就是肺静脉开口。然后结合电位:二尖瓣环的有它独特的电位:(小A大V,A代表心房波,V代表心室波。)用这些知识就可以确定导管的位置在哪儿。所以我们不踩X线(即不使用X射线),也不会采用超声导管。可以把心房的结构准确的构建出来。然后这个构建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消融了。
精湛的医术既来自过去在业务方面的千锤百炼,更来自他多年来在自己事业高峰上的不断攀登、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张建强被分配到莒县城阳卫生院参加工作,从一开始,他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求着能在更高领域一探究竟,在工作之余时刻加强学习,在年他考入潍坊医学院,攻读人体解剖学研究生。从潍坊医学院毕业后,张建医院病理科工作。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在解剖的基础上做病理还是有好处的。大体长什么样?但病理又是另一种情况,病理大多是肿瘤病理,当然也有其他病理,比方炎性包块、增生结节等。这个肿瘤是恶性的,良性的肿瘤是哪儿来的?有的肿瘤叫癌,有的肿瘤不叫癌,叫肉瘤,为什么?那时候在临沂干的也挺好的。因为我有解剖的基础。
随着业务水平的提升,眼界也更加开阔,向医学更高、更远区域探究的兴趣也在刺激着张建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在努力工作同时,一如既往的刻苦学习。年,张建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院)的博士。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我的导师是浦介麟教授。他是做心脏电生理的,我们的心脏还是很复杂的,心脏放支架是心脏血管出了问题,是心脏的水路。电生理这块主要涉及心脏电路。有的电路断了,我们要用起搏器,有的电路短路了就发生心动过速,就像我们这种要做射频消融,短路的线给烫一烫就好了。我在那边做了三年博士。
博士毕业后,医院超声科工作,超声科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张建强的从医经验。
后来,想留在北京继续发展的张建医院,攻读博士后,专攻心内科心脏射频消融技术。在当时,全国掌握这门技术的专家不超过人,这样高门槛的技术,张建强要从零开始学习,其困难可想而知。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当然我是从零开始。原来感觉自己心电图看的不错,但是一到导管室就傻了。体表心电图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比如说早搏、房扑、房颤怎么定位?怎么来的?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是怎么转的?如何消融?用了三年时间我就拿下来了,出站时所有的心律失常我都会做了,当然了,这三年的也是很痛苦的。
跟着导师学习射频消融技术,即便是最基础的穿刺血管,对于从医多年的张建强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一针穿进去。穿不进去的话,只能等下一个患者。因为那时候进修的比较多,我们这种手术助手也很多,一天也有可能只有两次机会。我们就把技术的东西弄得非常明白,一个是对患者负责,再一个,对我们也负责。我穿了上千根静脉,静脉较动脉难穿,现在基本上都是一针进去。这样患者的痛苦也小,你自己也有信心。
初上手术台的时候,张建强的导师就站外面观察,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导师都尽收眼底。这给张建强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学习的动力。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我们一个是很紧张,第二个是必须得搞明白。如果你不明白,你在里面转来转去,他一看就让你下去,也是为患者负责。第三步就是房间隔穿刺。从右心房的卵圆窝穿过去,这也是一个很高的技术,穿不好的话。会穿到主动脉里去。有的会穿破心房。穿破心房,血液跑的心包里去,心包填塞。这其实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还没有到左心房,我们的最拿手的手术就是房颤的手术。要在左心房消融。
医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房颤诊断治疗中心,工作、学习、研究异常繁忙。除了日常工作和做科研以外,还要求写文章并能发表在国外的知名业内刊物上。从年到年的3年里,张建强基本上就没休息过。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我们夸张到什么程度,一年只能休两天。然后中秋节休一天,过年休一天。过年那天比如说你除夕回老家,那初二可以回来。你要是二十九那天走的话,你初一就得回来。正是这种管理,让我们快速的成长。要不然,我们这些学电生理的医生从零开始的话,没有五年很难成才。我们两年三年之后,所有的手术完全都能拿下来,这非常厉害、非常不容易。我住在南四环那边,安贞在北三环那儿,有时候坐地铁刚回家,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要开会,然后我跟孩子们见个面就走,那时候没有什么节假日。
旷野中的行进,时有陪伴,而更多的是独行,在无数次的高强度磨练下,张建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最终熟练掌握了心脏射频消融技术,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我这人呢,就是比较追求有挑战性的东西,感觉每天流水线的工作呢,没有新鲜感。回到临床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早搏,每个患者都不一样,每天都在接受挑战。我们消融的策略也不一样,有的是心内膜消融,有的是心外膜消融。我们走到临床以后每天都有挑战,每天都有新鲜感。这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这就是职业的价值。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资料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这种疾病还是有大量的患者。有的人不太重视,不太注意这个。因为心律失常不像冠心病那是要命的。心律失常,有的人可能可以耐受。----但是,他长期心脏就会慢慢大起来了、心功能就会下降。因为心脏的早搏是无效的收缩,他刚跳了一下又跳了一下。这就相当于无效的收缩。就像你骑自行车当那个空档一样咔噔了一下,那个劲儿就白费了。长期这样心脏就容易缺血。心脏功能就会受影响。当然这是可逆的,我们把早搏打掉以后它就好了。
年,作为高端人才,医院引进,工作学习更加繁忙。
张建强负责的病床,周转率特别高,一般都是患者当天住院,当天就安排手术,第三天就可以出院。
张建强:这期间要吃药要吃三个月的药,每两周就要来门诊开药,如果有心慌就要及时过来。
患者:谢谢两位大夫。我碰到这两位医生真好。
医术无止境,在张建强看来,作为一名医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脏电生理专家张建强:怎么说呢?我们学医的呢,一旦你从事了这个专业呢,你就得有心理准备。我们医学的进展还是很快的。我们每年都有更新,特别是电生理这一块。每年都有一些进展。你要是跟不上的话,可能就落伍了。我觉得还是一个兴趣。你从事这个专业了,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然后你把我们这种手术做下来,真的很有意思。患者的哪个地方,它和其他人为什么不一样?这些东西有时候也推动你向前走。
对,就是向前走,张建强会在射频消融领域继续向前走,帮助更多的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即便在采访结束时,张主任甚至都没时间到电梯口送一送摄制组。因为他的工作是那样匆忙,还有病人在等候着他。在医院的门口处,摄制组满怀敬意的用镜头录下了门口专家组的照片,我们知道,那里面有一张熟悉的老乡面孔,从莒县,到临沂,到北京,再到上海,他一直在“磨难”中挑战着专业更高的领域,也在不断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