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B级片是如何被制作成A+级的水准的,看《异形》的导演和卡司就能寻找到答案。当年这部电影的视效团队曾因此获得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而异形系列到了《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其气质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对人类的追本溯源,让导演抛弃了追求纯娱乐化的感官效应,也让影片在主题和伦理上的看点,开始超越自身的技术试听部分。
这是否说明导演和观众已经不在意视效的部分了?
恰恰相反,80岁的雷德利·斯科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创新态度来对待此次的《异形:契约》视效制作,力求效果的震撼逼真,又要与故事内容浑然一体,不能突兀于主题。
这次电影的视觉卡司依旧华丽,影片的整体视觉特效总监是查理·亨利,代表作包括《角斗士》、《普罗米修斯》、《森林王子》。摄影师则是达瑞兹·沃斯基,代表作包括《加勒比海盗》和《火星救援》。
《异形:契约》宏大的叙事背景,要求视觉制作足够大气,而不局限于前几部电影深空幽闭的压迫感。如何在开阔的崇山峻岭中营造恐怖和绝望,需要更艰难的尝试。
为此,全部特效团队耗费了18个月的时间,动用人,制作了超过个视效镜头,才有我们今天在影院看到的《异形:契约》。
影片一开始,大卫与Father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对话,Father第一次觉察到大卫身上的反叛。
这一场景里,为了配合对话隐秘而微妙的气氛,设计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白房间,并用一面墙作为窗户来观察外面宏伟的景观。对于窗外的景观,雷导需要一些既模糊又美的镜头,于是创作团队参考了曾经深深震撼过他们的冰岛航拍图片,并以这些图片为基础,制作了绘景。
契约号飞船的制作也令特效团队煞费苦心。他们透露,设计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搜索素材来呈现导演心中的概念,设想视效将如何支持里面的每一个场景。其中,因为导演希望飞船能有一些伸缩性,当它飞过高纬度风暴带的时候船体会扭曲和翻转,为此团队将个灯光和可伸缩天线加入到内部座舱细节当中。
除此之外,飞艇降落的场面也是很大的考验。雷导找到了一个黑白明信片,上面是新西兰峡湾地区的图片,然后说道:“没错,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于是特效就赶去那里实地拍摄照片以观察效果。
在拍摄飞艇降落的场面时,导演需要它降落在水面的潮汐带上,这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为了营造昏暗神秘的氛围,团队在后期中不得不将天气制作出能见度较低的效果和持续的水面潮汐效果。为了提升地面景观的效果,团队还添加了瀑布和巨树,并且移除了每一丝阳光。
除了场景的特效,观众最惊奇的是人物的视效,特别是大卫和沃尔特的对手戏,法鲨与另一个自己共同吹奏箫,画面却毫无违和感,这是如何办到的呢?
对此,特效团队透露,这里的拍摄用了几个不同的技术。原则是需要一个好的替身演员,他与法鲨的外表要高度相似,能够将两个角色都表现得很好。基本方法就是先拍摄他们两个人,再将角色互换,然后再拍一遍,之后做分镜头合成。对于动作戏来说,他们利用了换脸技术,更难的部分则会使用动作控制。
当然,作为异形系列电影,《异形:契约》会如何再现异形这一经典形象无疑是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