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速(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接近25%-0%的心脏骤停由室速导致,而多数缺血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直接死因也为室速。临床上如何管理好室速,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远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01什么是室速?在介绍室速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心脏的结构,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内有四个空腔,为二房二室结构,最简单的剖面结构模型可为“田”字,上方两个方格为左、右两个心房,下方为左、右两个心室,全身血液经心房心室中转,前往肺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富含氧气的血液由左心室泵射入主动脉中,动脉血液得以再次流淌全身,形成循环(因此左心室在循环中地位非常重要)。以“泵”来比喻心脏十分贴切。
泵需要电力发动,心脏亦然。心脏自有一套“电路系统”,由心脏细胞窦房结“发电”,“电流”在结间束、房室结、希斯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等“电线”传导,所有心肌细胞“过一遍电”后泵才会工作,血液才会从心脏中泵出。而窦房结的“发电”次数次为60-次/分,因此正常心率即为窦性心律,频率为60-次/分。
天有不测风云,总会有不正常的情况出现,例如严重低钾、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等情况发生时,“电路”中除窦房结外其他部位也会试图“发电”,抢占让心脏“过电”的“指令权”,当心室部分抢夺成功,就会出现室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而室性心律非常“不靠谱”,虽然心率快,但是心肌只是如同蚯蚓在“蠕动”,心脏并不能产生有效收缩,心脏内的血液泵不出去。长时间血液无法由心脏泵到各个器官,就会出现低血压、晕厥、抽搐等。
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就是起源于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的连续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室速是连续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有时会自行终止。室速随时有可能转变为室颤,室颤更加危险,不抢救很快心电停止。02什么人会有室速?
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因此大夫告诉你有室速发作,最好是住院或门诊检查了解室速发生的原因,尽可能明确病因,对症处理。0室速的临床表现室速的临床表现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非持续性室速(指发作时间短于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持续性室速(指发作时间超过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如果曾有室速病史,现突发心悸,气促,医院就诊,更严重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04应该做哪些检查?心电图
这是一项最常用、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通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有常规12导心电图机、18导心电图机、儿童专用心电图机、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等。
动态心电图
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睡觉、上班都带着。它能了解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昼夜特点等。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现有7台动态心电图,已成为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心电图、评估房颤心率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伤性;常态情况下长时间连续记录,获取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高的特点。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CPET)
同步观察患者不同状态尤其是运动时心电图情况。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现有平板运动试验设备和心肺运动试验设备。
其他检查
心室晚电位,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以及穿戴式心电监护等,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医院心功能室的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和多导睡眠图(PSG),在临床应用可以配合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05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室速的治疗,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应首先给以针对性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短暂室速,如无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必使用药物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如有症状,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对于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应给予治疗。1.药物治疗心律平、胺碘酮、美西律、β受体阻断剂等,广泛用于室速的治疗。维拉帕米对左室特发性室速的急性期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即使在植入ICD或射频消融后,药物治疗依然必不可少,能够减少ICD放电的次数,或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2.非药物治疗①ICD植入严格来说,ICD并未对室速进行治疗,而是在室速发作时,暂时中止室速,预防猝死,或许这对室速的基质没有影响,但却是器质性心脏病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当其他治疗方法都不能保证室速不会再发时,ICD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②导管射频消融包括心内膜和心外膜两个途径,视室速的起源位置而定,经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在临床应用的更多,包括右室特发性室速、左室特发性室速、缺血性心肌病相关性室速等,多数均可经心内膜途径消融成功。而少部分起源于心外膜的室速,则需要经心包穿刺,而后进行心外膜室速的消融。特发性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很好,成功率在90%以上,但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仅在50%-60%左右,很多患者最终还是需要植入ICD进行猝死预防。③直流电复律原理是使折返环内所有的细胞均被去极化后,产生了心电的同一性,折返环也就不复存在。大量实践证明,直流电复律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许多情况下应作为首选措施,方便且效率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点击下方“写留言”参与互动,咨询请备注联系方式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健康-;;
科室-;;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