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魏浩8月18日,就在医师节的前一天,医院(医院)成功实施第60例心脏移植手术。一名56岁的患者,通过手术重获新生。“我很好!放心吧。”8月19日中午时分,刚做完心脏移植的刘先生,通过手机和家人视频聊天。看到刘先生的精神尚可,家人揪了一天一夜的心,终于落定。56岁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多处求医今年56岁的刘先生,从5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闷气的症状。医院,他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医生告诉他和家人,最优的治疗手段,是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当时不知道心脏移植的费用,也不知道去哪做手术,只是觉得父亲的病情,还没到那个(移植的)程度。”刘先生的儿子小刘说,父亲查出该病后,在家保守治疗了两年左右。年,刘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三腔起搏除颤器植入手术。“开始的几个月还可以,但是后来情况又不好了。”小刘说,父亲这几年在家一直按时服药。其间,也会用中药调理身体。今年6月份,因为受凉感冒,刘先生的病情加重,出现了两次晕厥。刘先生在郑州七院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在当地被抢救过来后,刘先生被急救车送到了郑州。医生称,刘先生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心脏移植是唯一的选择。“父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我们开始四处寻医院。”小刘说,在医生建议下,他们来到医院求诊。该院心外科八病区主任张向立接诊后,详细了解刘先生的病情,并会同心脏移植专家组专家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刘先生的病情不能再耽搁,必须尽快接受手术。“转到郑州七院的当天,医生就把我父亲的信息,上传到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合适的供体。”等待的过程,也是刘先生和家人最焦急、最忐忑的一段时间。所幸三周之后,刘先生等到了合适的供体。8月18日这天,医院,给准备手术的刘先生加油、鼓劲。当天下午2点,医院的取心团队带着志愿者捐献的供体,登上了返回郑州的飞机。与此同时,刘先生也被送到手术室,开始做术前准备。下午4点,由张向立主任医师主刀,浮志坤副主任医师、杨恒医师等团队成员协助,开始为刘先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术中,麻醉科、功能科等团队专家,全程在手术室通力配合。至晚上10点半,手术顺利完成。刘先生被送入心脏外科及器官移植重症监护室特设的隔离间。次日凌晨2点,刘先生苏醒过来后,各项身体指标逐渐好转。至中午时分,已经可以和家人简单通话。成功实施60例心脏移植手术年,该院心脏移植团队开始独立实施心脏移植。据该院心脏移植中心主任兼心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斌介绍,心脏移植适用于那些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进行常规外科治疗的患者,且若不进行移植手术治疗其预后一年生存率低于50%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适应症包括缺血性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在医院,取心、移植、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室护理、术后监护等完全由心脏移植团队独立完成,技术方面已不是问题。需要移植的患者,大可不必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李燕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1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