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遇到抑郁症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吃甜食,有些人喜欢睡觉,有些人可能喜欢聊天话多,也有一些人总刷视频等。
接下来小编分享几个可能与抑郁症有关的生活方式因素。
吃上瘾让你欲罢不能
甜食真的能缓解我们的坏心情吗?
实际上,精制糖(大米、面粉、白糖、冰糖、红糖、蜂蜜、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这些甜食中所含的糖分,如果食用会使我们的血糖迅速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容易导致与快乐有关的神经递质(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
换句话说,吃甜食不会让我们更快乐。那为什么吃甜食会有满足感?
这项发表在《营养学评论》年刊上的研究指出,这些高热量的糖果不仅诱惑我们的味蕾,还会增强我们的食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强迫性地”吃下它们,就像成瘾药物会干扰大脑的动机和寻求奖励机制(更快乐)的脑回路一样。
如果我们经常吃甜食,大脑中奖赏信号的强度和传递速度都会增强。如果我们过量食用这种超加工食品,会让我们越来越想吃(成瘾行为)。
在大脑扫描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吸毒者和被诊断为饮食成瘾的人中发现了类似的神经活动模式。
教授指出:“超加工食品一直是导致全球肥胖、饮食相关疾病和健康不良增加的关键因素”。
此外,发表在《自然评论内分泌学》上的另一项研究指出,摄入含糖饮料(指含有卡路里的甜味剂,如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浓缩果汁和淀粉糖等。)与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癌症等疾病有关。
前面提到的甜食就是超级加工食品之一。其他也会让我们上瘾,对身体有害的食物有:碳酸饮料、甜饮料、巧克力、糖果、速食汤、面包、薯片、饼干、披萨、调味酸奶、汉堡、方便面、香肠等。
经常刷社交媒体,心情低落的时候。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打破了沟通与交流的界限。它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喜怒哀乐。
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与抑郁症状评分的增加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数据。这些人一开始并没有患抑郁症,抑郁筛查量表第一次筛查得分在5分以下。
在参与者使用一个照片分享应用程序、一个大型社交媒体平台和一个短视频应用程序一段时间后(该调查是在年5月至年5月之间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人(8.9%)在第二次筛选中得分较高(显示轻度抑郁)。
具体来说,使用这三个应用程序分别与自我报告的抑郁风险增加53%、42%和39%有关;而且排除其他社会因素后结论还是稳定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和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与年龄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数据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比如没有统计社交媒体的使用内容,参与第二次调查的群体只占总数的一部分等等。
社交媒体使用背后的心理动机、行为和情感体验相当复杂。建议你合理理性使用社交媒体。
懒,懒,抑郁。
边看剧边吃零食,玩到凌晨,然后美美地睡一觉。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会烟消云散?
如果长期采取不健康的饮食模式(高脂饮食、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高盐饮食),不仅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还会使你发胖。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肥胖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腹部脂肪过度增长和胰岛素抵抗,不仅会增加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率,还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研究中明确指出,腹部脂肪每增加5cm,与抑郁症发病率增加11%有关,空腹血糖水平每增加1mmol/L,与抑郁症发病风险增加37%有关。
如今,熬夜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大量研究表明,熬夜伤害身体。熬夜使人憔悴,损害皮肤和肝脏。经常熬夜的人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更高。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是很难改变这个坏习惯。
一项研究指出,习惯性“夜猫子”(平均睡眠时间为凌晨3点)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习惯性早起者的两倍,无论他们睡多久。但是,每早一小时睡觉,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23%。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通常在凌晨1点睡觉的人在凌晨0点睡觉,并且睡眠时间相同,那么患抑郁症的风险可以降低23%。如果这个人晚上11点睡觉,患抑郁症的风险可以降低40%。
这可能是因为早起的人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阳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激素和情绪影响,而紊乱的生物钟或昼夜节律会令人沮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致病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