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脏的起搏思考它的“电能”来源。
西医发现,心脏起搏点是一个固定的点,但心律紊乱的病人,就会出现异位起搏,出现两个或以上起搏点,我们称为二联律或三联律。针对这样的状况,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通过微量电击,刺激心脏,让紊乱的起搏点归位,回到一个固定的起搏点上。
心脏起搏的支撑能量是一种类似于电能的能量,可以大而化之先称为“电能”。心脏要不停跳动,就要不断起搏,完成泵血功能,维持生命。而心脏的起搏需要源源不断地得到类似电能的能量供给,就像一部汽车,需要依靠电瓶不断供电,才能工作。而这个起搏点,就相当于汽车的火花塞,每次电流通过的时候,促使它打火,发动汽车,电能通过心脏的起搏点,刺激它的感应神经,促使心脏起搏做功。每一次的起搏,都相当于一次打火,发动汽车。
火花塞过电打火,只是一种刺激手段,汽车要一直运行良好,首先是发动机的养护要得当,其次是电瓶要能持续供电。“电能”对心脏也一样,只是一种制微手段,目的是调动心脏的潜能,让它完成自我调节,恢复正常工作。因此,对于心脏动能不足的患者来说,安装心脏起搏器肯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它只能机械刺激心脏做工,对于心脏所需的能量供应问题,却没有解决。
那么,提供给心脏动能的“电瓶”又在哪儿?
一幅心脏的动能循环图,告诉我们起搏点“电能”的来源。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心为君主之官,是全身脏器的君主,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肝藏血,相当于人体的加油站,不断为心脏提供气血,而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化生人体的各种能量,通过神经传导,维持生命运动,而肝血和肾精的来源,都由脾胃从后天摄入的水谷精微中源源不断地运化而来。
到这里,一幅心脏的动能循环图就出来了。
肝脏为它提供气血,相当于汽车的汽油,肾脏为它提供能量,相当于汽车的电能,脾胃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提供补给。而为心脏提供动能的“电瓶”,就是肾脏,电能藏在髓中,肾脏生产髓,相当于发电站。我们可以发现,这幅心脏的动能循环图,就是我们之前论述过的人体的三种火的核心循环图。其中,肾为先天之火,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神识能量。
肾藏精主骨生髓。怎样读懂这句话?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所藏的精是精气。包括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精微运化的后天之精,机体的生长、发育都靠肾精。在蔡医生看来,肾的功能之一是提取精、生髓。这里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等人体的一切髓质,脊髓上通于大脑,髓聚而成脑,所以说“脑为髓之海”。
肾精究竟藏在哪儿?肾小盏中的精很少,不足以储藏人体所需。在蔡医生看来,肾不是藏精,而是“使精藏”,肾提取精藏在髓中,肾是藏精的先决条件,肾小盏中的精只是提取出来的一小部分。就像脾生血,但脾内只有少量的血,血并不藏于脾中。
肾中精气旺盛,则骨的生长发育良好,脊髓和脑髓充盈,人体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当肾气不足的时候。人体的脊椎因为得不到髓质的有力支撑,会出现无力感,记忆力也会下降,反应的灵敏度会下降。
肾藏精主骨生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肾的功能不是产生精,而是提取精微物质形成髓。
蔡医生认为。“精”来自脾胃运化产生,肾就是一个提取精的工厂,肾功能好,分清避蚀的能力强,就能提取更多精微物质,以髓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髓是神经的土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脊椎的椎体内有大量神经束,脊髓是这些神经的传导介质,当脊髓出现问题的时候,神经的传导就会出现问题,产生各类疾病。
而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成年后,脊髓就已经长定,它的质和量都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如果是脊髓问题(非物理性)导致的神经类疾病,比如肌无力、渐冻症等,几乎没有治愈逆转的可能。
但是,临床上也有一个现象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