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临床上看到这样的用药方案:诊断「心房颤动」,使用利伐沙班10mgqd抗凝治疗,究竟是否正确?本周「你问我答」给你解答~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5%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但因其出血风险大、需频繁监测INR、受食物药物影响大等缺点,在脑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中使用率不高;而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凝血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因其口服吸收快、不需监测INR、受食物影响小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抗凝治疗。但是,房颤抗凝到底是选择低剂量(10mg/qd)的利伐沙班还是标准剂量的利伐沙班呢?1
适应证不同,用药剂量不同
印象中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其剂量为20mg/qd,与餐同服。某些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或者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的剂量可以是15mg/qd。并没有10mg/qd的给药方案。10mg/qd的方案只是适用于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的抗凝治疗。然而临床上为何经常使用10mg这种剂量呢?低剂量的利伐沙班真的适合房颤患者吗?2
查阅参考资料并无依据
查询了文献资料,找到了如下证据:01.药品说明书2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推荐剂量是20mg每日一次,该剂量同时也是最大推荐剂量;对于低体重和高龄(>75岁)的患者,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使用15mg每日一次。显然药品说明书并未提及10mg每日一次的用法。也就是说在药品说明书中,10mg/qd并没有被我国批准用于房颤抗凝。虽然我国没有批准,那国外是否批准使用低剂量的利伐沙班抗凝呢?查询美国药品说明书(下图),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抗凝也并未提及10mgqd的用法,其对于剂量的使用是按肌酐清除率来划分的:
释:CrCl>50mL/min,20mg口服一天一次,与餐同服;CrCl15~50mL/min,15mg口服一天一次,与餐同服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划重点无论我国还是美国,均没有批准利伐沙班10mgqd的剂量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抗凝。
02.相关指南共识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3中提到: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研究中的使用剂量为20mg/qd和15mg/qd。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提到: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比较研究发现,对高危人群(CHADS2评分≥2分,平均分3.5分)患者,利伐沙班(20mg,每日一次)对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且颅内出血和致死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
《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卒中预防分册》?中提到:
?对于CHADS2≥1(具有以下任一项: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且无抗凝禁忌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建议利伐沙班20mg,1次/d;
?对CrCl30~49mL/min的患者,建议给予15mg,1次/d;
?对CrCl15~29mL/min的患者,抗凝治疗应慎重,如需要可给予15mg,1次/d。
《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年)》?中提到:利伐沙班在预防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推荐剂量为20mg,1次/d,与餐同服;若CrCl在15~49mL/min间,或高龄、低体重,可用15mg,1次/d。
划重点基于以上的指南共识,并无使用10mg利伐沙班的证据。通常20mg,1次/d,特殊情况下15mg,1次/d。
3
研究结果支持临床推荐
现有的证据并不支持10mg/qd的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文章?(下图)比较了低剂量利伐沙班和标准剂量利伐沙班在亚洲房颤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加印证了标准剂量(20mg)利伐沙班的合理性。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亚洲房颤患者人群中,与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相比,低剂量利伐沙班发生心梗风险更高,而栓塞和出血风险相似。
小结综上所述,非瓣膜性房颤使用低剂量利伐沙班(10mg)尚缺乏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推荐常规使用。建议按照说明书和指南的推荐剂量给药。
明日预告(最终推文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