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bpm)、节律、传导速度、顺序异常。
分类:
症状:
·可以无症状
·典型症状:心悸、胸闷、头晕
·不典型症状:咳嗽、胃肠道反应、晕厥、意识障碍
·最严重:猝死(suddendeath)
确诊:依靠心电图检查!
疑似快速性心律失常须做:
·心电图检查
·血流动力学评估(血压、心率、意识状态、末梢循环、是否有器质性功能损害)
·有时机时应进行病史询问+评估心功能,以判断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心内科会诊(取决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有无血流动力学异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识别——六步法
STEP1:找P波
STEP2:确定P波和QRS波关系
STEP3:确认R-R间期
STEP4:看QRS形态
STEP5:确认心房频率以及心室频率
STEP6:确认QT间期,计算QTc
STEP1:找P波
图1心脏各导联位置示意图,肢体导联(左),胸导联(右)
·正常P波:窦房结来源,规律出现,形态在I、II、aVF、V4-V5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双向/倒立(图2)
·异常P波:心房交界区逆传(图3)
·无P波:房扑或房颤(图4)
图2正常心电图
图3异位的房性心律(II/aVF导联P波负向)
图4房扑(P波消失,取代以F波)
STEP2:确定P波与QRS波关系
·P波后是否出现相关QRS波,PR间期是否恒定
·P波后无相关QRS:往往提示室性心律失常或者房早未下传(图5)
·PR间期缩短:往往提示方式传导途径异常(图6)
图5室早、房早
图6PR间期缩短,出现delta波;预激综合征/WPW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lesyndrome),右侧旁路(V1导联delta波负向或QRS波主波以负向波为主)
STEP3:确认R-R间期
·R-R间期不等见于期前收缩、房扑不等比、房颤、多源性房速/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图7)
图7房扑:P波消失,取代以F波,不典型房扑3:1下传,心房频率-bpm
STEP4:看QRS形态
图8QRS形态分类,窄QRS(上)及宽QRS(下)的常见原因分类
·窄QRS(QRS波群时限0.12s):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大(图9)
·宽QRS(QRS波群时限≥0.12s):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大(图10)
·应注意室上速伴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上呈宽QRS(图11)
图9室上性心动过速:窄QRS,律齐,频率bpm,p波隐匿在QRS-T内,心房率:心室率=1:1
图10室速、房室分离:宽QRS,箭头标注切迹为心房p波;P-P明显小于R-R——室速
图11考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宽QRS,频率bpm;III/aVF导联可见P波,频率bpm;心房率:心室率=1:1;V5、V6、I、avLR波切迹。
·常用宽QRS心动过速鉴别方法
Wellens法
Brugada法
Griffith法
Vereckei(aVR法)
图12aVR法四步判别法。(Vi/Vt:室壁激动速率比)
用aVR法读图13:
图13aVR:QRS为完全负向波(QS型),无初始r波;箭头表示为QRS起始部;降支有切迹,符合VT
·针对宽QRS心动过速不能死记流程;流程也存在误判;要根据基础心电图判断
STEP5:确认心房频率及心室频率
·心房频率在-bpm,考虑房扑
·心房频率在bpm以上,考虑房颤
·心房频率大于心室频率,房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图14)
·心房频率小于心室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图10)
图14心房颤动:p波消失,碎裂f波;窄QRS,律不齐,心室率(平均bpm);心房率心室率
STEP6:确定QT间期,计算QTc
·长QTc(大于ms,或较基础增加大于60ms)容易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形型室速(图15)
图15发作前出现短-长-短周期;QRS波围绕等电位上下翻转;QTcms
几种常见的高危快速性心律失常
·长QT综合征(图16)
女性QTc间期≥0.46s;男性QTc间期≥0.45s;
·Brugada综合征(图17)
·R-on-T室早(图18)
图16女,21岁,有“癫痫发作”症状病史,没有用过药物治疗,电解质正常。心电图上可见QT间期长达0.60秒,胸前导联T波宽大有切迹(也可能是U波),可用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QTsyndrome)解释
图17Brugada心电图:V1-V2导联J点(QRS后40ms)抬高;ST段前抖后缓,T波倒置;I型Brugada样心电图
注:Brugada样心电图不等于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需要寻找室速/室颤发作依据以及阳性家族史
图18R-on-T发生于收缩期较早的期前收缩,出于前一心动周期T波波峰或前后支,发生在心室不完全复极(易损期)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异位心律失常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2.终止心律失常前尽可能寻找并纠正原发疾病以及诱因;
3.常见非心源性病因/诱因:
7H: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缺氧);Hypo/hyperpH(酸中毒/碱中毒);Hypokalemia(低钾血症);Hyperthermia(高体温);Hyperthyroidism(甲亢);Hypoglycemia(低血糖)
TAAT:Trauma(外伤);Anxiety(焦虑);Anemia(贫血);Toxic(中毒)
4.无症状、非持续、非器质性心脏病相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一般不需要急诊处理
5.终止心律失常+预防再次发作
1.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去除病因及诱因
·可选药物:?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2.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无症状房性早搏不需要药物治疗
·症状明显者可选用药物控制
·可选药物:?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卓/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不作为首选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图19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流程
·腺苷以及Valsalva动作首选
图20标准(蓝色)及改良式(红色)Valsalva动作
·择期射频消融
·合并预激/隐匿旁道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复律(药物复律会延长房室结传导,而对旁道影像较小,加重心律失常)
·可选药物:?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
4.房扑/房颤的处理
·节律控制适应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伴预激综合征、房颤相关症状明显、伴新发的心衰、初发心房颤动
·转复时间窗:数小时以上至48h以内;若持续大于48h,血栓形成风险大,不考虑立即转复,需抗凝3周再行转复
·抗凝:复律后至少4周抗凝(华法林/NOACs)之后结合CHA2DS2-VASc评分(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可选药物:普鲁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依布利特
图21常用转复房颤的药物,快速转复以普罗帕酮(IV)成功率最高,维持期可选用胺碘酮(口服)或普罗帕酮(IV)
·胺碘酮静脉+口服序贯转服成功率最高
·择期射频消融治疗
5.室性早博的处理
·无症状、非器质性心脏病:无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应证:症状明显,恶性心律失常倾向(如R-on-T)
·药物治疗无效、形态单一,考虑射频消融
6.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特发性(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非持续性(持续30s)的室速:一般不需要治疗;持续性(持续30s)的室速:均需处理
·可选药物:?受体阻滞剂(首选)、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
·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电复律
·部分器质性心脏病需要植入埋植式除颤器(ICD)预防猝死
·特发多形性室速可考虑射频消融
7.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处理
·补钾补镁:硫酸镁30mg/kgiv,2-4mg/min
·提高基础心率:异丙肾/阿托平,起搏器植入快速起搏
·电复律
·预防:监测QTc,ICD植入,?受体阻断剂长期服用
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
提问:
1.Holter报告显示室性早搏较多,占24h总心搏数的20%左右,需要处理吗?
如前所述,是否需要处理及如何处理,要看患者是否有症状、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电图上的QRS波的形态。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是处理的指证,如伴有器质性疾病,处理应更积极;QRS形态单一,病人可接受且情况稳定,可考虑射频消融;QRS形态多样,需要评估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若合并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辅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患者若为持续性房颤,在药物控制情况下突然急性发作,血压上升,如何处理?
首先控制心室率(bpm以下);新版房颤指南推荐能复律的情况下尽可能予复律,但需考虑复律是否安全,在没有抗凝的情况下复律往往是比较危险的。
3.不是快房颤,但是主诉不适,需要处理否?
降心室率先观察。
4.下面这张心电图:
顾老师给出的诊断是:
房颤、室性并行心律*:P波消失,取代之以碎裂f波;有窄QRS/宽QRS;窄QRSR-R固定;2,4,6,8,10QRS明显增宽,联律间期不固定,R-R在1.92-2.04s。*并行心律定义:指心脏内除了主导心律(通常是窦性心律)外,还存在一个或多个异位起搏点。由于该异位起搏点周围具有保护性传入阻滞(entranceblock),可以阻止其他激动传入,而异位起搏点可以发出激动,间断或连续地使心房或心室除极。这样,主导心律与异位心律同时存在并竞争控制心房或心室,构成并行心律。
为什么这张图不打上“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呢?
因为在房颤伴有房室功能异常时,打“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慎重,有可能只是房颤节律比较慢。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室性并行心律消失之后R-R是否仍完全齐,若仍然完全齐,则考虑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文章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