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内容: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与鉴别诊断
时间:年05月08日中午12:30
地点:医院国家远程中心云视讯远程在线授课
年05月08日中午,“中日超声在线”系列课程医院的裴秋艳教授做了“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专题讲座。讲座由超声科医务人员及轮转生相关医务人员共同参与。
首先,裴秋艳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几个病例的图像及解剖数据库:永存动脉干、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狭窄及主肺动脉窗,这些病例是利用连续横向扫查的方法,通过这些切面也可以诊断胎儿心脏畸形。裴教授提到胎儿心脏连续横向扫查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及普及,并且强调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过程中,其难点不是切面的获取,而是切面的认知。认识正常及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畸形不同横切面的表现特征,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诊断率的关键所在。并且在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及亚型胎儿CHD超声特征的基础上,仔细捕捉超声细节,提高胎儿CHD的发现率;并熟悉掌握某些畸形的特征性改变,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除了特征性改变,要熟知某些特殊畸形超声表现的多样性,进而减少误诊。
裴教授首先讲授了胎儿心脏畸形——心内膜垫缺损。主其分为三种类型,包括有:(1)完全型:心脏中央十字交叉结构消失,仅见一组房室瓣,21三体关系密切;(2)部分型:可见两组房室瓣,二尖瓣前瓣和三尖瓣隔瓣附着点在同一水平,瓣上原发房间隔缺损;(3)中间型:可见两组房室瓣,二尖瓣前瓣和三尖瓣隔瓣融合,同时可见瓣上原发房间隔和瓣下室间隔缺损。
其次裴教授介绍了胎儿心脏畸形——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从解剖及图像数据库中为大家讲述每种类型的常见引流途径:(1)心上型:共同静脉腔——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2)心内型:共同静脉腔——冠状静脉窦——右心房;(3)心下型:共同静脉腔——门脉、下腔静脉。
接着裴教授为大家介绍胎儿心脏畸形——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或严重狭窄。因右心室前负荷增加,常导致右室壁缺血缺氧,右室壁增厚,内膜回声增强,严重者发展为右心发育不良;部分病例因右心室压力增高,出现右心依赖的冠状循环,无法进行手术治疗,预后差。早期诊断可以通过宫内介入治疗,缓解肺动脉瓣狭窄程度,改善预后。通过这个病例,裴教授提醒大家熟悉掌握某些畸形的特征性改变。
裴教授提到,为了减少误诊,掌握某些特殊畸形超声表现的多样性非常重要。胎儿心脏畸形——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瘘至左右冠状动脉主支或分支与心脏、大血管或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多为先天性畸形,也可由后天因素如冠状动脉硬化等引起。本病可因分流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超声特征:(1)分流量大者受累心肌和心内膜因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多表现为心内膜及心肌回声增强增厚,运动幅度减弱,室腔可以增大或减小。(2)分流量小者,产前超声特征不明显。对于冠状动脉瘘,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或经导管封堵术瘘管。病情严重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死亡。病情较轻时,常不需要临床治疗。
最后裴教授强调不仅需要掌握CHD超声特征的基础,更要仔细捕捉超声细节,提高胎儿CHD的发现率;并要掌握某些畸形的特征性改变及某些特殊畸形超声表现的多样性,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