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你知道什么是早搏吗?
通俗的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一次心跳是还没到一秒就提前跳了,这种现象就是早搏。说到这里,你现在一定在找脉、测心跳。你有没有中招呢?有人真的不淡定了!
半年前,有一位20多岁女孩的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发现自己出现了早搏,同时伴随心慌、气短等。后来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但是医生告诉女孩各项指标都是正常,并没有患上心脏病。
可是在前几天女孩总是频繁出现早搏、心慌、气短等症状,于是来到北京检查,结果,女孩的早搏现象属于功能性的,完全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以及生活不规律造成的。那么,早搏到底和心脏病有关系吗?
早搏就像心脏里多了个“捣蛋鬼”
健康人的心跳指令都是来自心脏里一个叫做“窦房结”的地方。正常情况下,心脏只有窦房结这一个心脏起搏点(“司令部”),而它发出的心脏跳动指令是非常整齐的,通俗点就是说,它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匀速、规律,每一次心跳的时间间隔是大致相同的。心跳的模式是咚咚咚咚咚咚……
解释起来就是说,一下、停、一下、停、一下、停、一下、停。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因为异常起搏点不同,节律上可以明显不同的,这个心脏异常起搏点就被称为“捣蛋鬼”,此时心脏的跳动就会受两个起搏点指挥,而且“捣蛋鬼”完全不听“司令部”的指挥,经常会提前发出指令让心脏跳动,表现为心脏在还不该跳动的时候就跳动了,即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模式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解释起来就是说,一下、停、一下、停、一下、停、停---------------。(停、停未必是两个节拍点,大多是少于两个节拍点)。
图片来自网络
得了心脏早搏有什么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
心跳也会随着呼吸、情绪、活动等不同情况有一些快慢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每一次心跳之间的差别很细微,不用专门的仪器一般不容易察觉。心脏早搏是否引起症状是因人而异的,发生早搏时比较常见的症状是:
〇突然感觉到心里“咯噔”一下;
〇突然有在电梯上失重的感觉;
〇感觉“心跳间歇、心跳偷停”等;
〇心慌、胸闷或者其它不好描述的症状。
初次发现早搏,医院就诊,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让医生明确是何种早搏,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需要治疗。
别慌,早搏不一定是心脏病!
很多在体检中查出心脏“早搏”的人往往忧心忡忡,以为自己就此患上了心脏病,其实这可能是场误会,单纯的早搏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早博是心脏在报警。可能是比较累,或者心脏要得病,频发早搏说明心脏活动开始不稳定。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大数据统计显示,心律失常的猝死率比正常人高5-6倍。具体来讲,要分三个层面看待早搏:
第一、任何正常人都会偶有早搏,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第二、某段时间,严重熬夜、喝浓茶、大量喝酒、喝咖啡,生气……都有可能发生早搏(房早或室早),这说明心脏有些小脆弱,开始报警,要小心,可能休息一下,不忙了就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如果是频发的早搏,就要注意了。频发“房早”是发展为“房颤”的前奏;频发“室早”是严重心脏病的前奏。
符合“条件”的早搏才需要治疗?
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关于早搏是否需要治疗,常乃轩主任说,判断时有两大原则:首先,临床上大多数室性早搏并不需要治疗。其次,少数需要治疗的室性早搏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频发早搏和有症状的早搏。
当然,以上区别并不是绝对的。疾病复杂多变,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发生早搏不一定伴有症状,不能单以是否伴有症状来判断疾病的轻重;但可以通过相关病史,进行初步判断。患有慢性心脏病者往往容易出现心肌损伤而发生早搏;近期有感冒、发热、腹泻病史的,也有可能患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早搏,常乃轩主任送给大家的几点忠告
1.频发房早是房颤的前奏;频发室早是严重心脏病的前奏;
2.身体要养、不能造,尽量做到作息规律、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控制情绪;
3.不是频发的不用治;不难受的不用治。
常乃轩主任最后强调说,如果一旦发现自己有频发的早搏现象,医院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