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对“心脏”的理解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
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
心火宜降
人身之火,又称“少火”,即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养神柔筋作用的阳气。人身之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相对君火而言,肝、肾为相火。由于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络与三焦具有脏腑表里关系,故胆、膀胱、心包络、三焦从之,亦称相火。
心位于人体上部,其气升已而降。“君火欲降,水运承之”(《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本病论》)。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若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可出现上热下寒、阴阳失调的病证。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