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金行业动态
1、年内公募基金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首只外汇交易中心债券指数基金一日售罄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市场的产品创新可谓层出不穷。12月3日,富国、南方、鹏华、华富、中航、惠升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售,为现金管理类低波动领域增添了新工具。除此之外,今年以来,首批公募REITs、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首批FOF-LOF基金、首批增强型ETF等创新型产品争相登场。12月8日,全市场首只跟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债券指数的公募基金——浦银安盛CFETS0-5年期央企债券指数基金发行,且当天提前结束募集。据悉,该基金首募规模近80亿元。资料显示,浦银安盛CFETS0-5年期央企债券指数基金以CFETS0-5年期央企债券指数为跟踪标的,该指数从国资委每季度末发布的央企名录认定的央企及由上述央企作为最大直接控股股东的二级子公司中,根据资产规模、债券评级、剩余期限等筛选流动性最好的若干只债券作为样本券,以反映相应发行人的整体表现。2、市场对过高发行价格“用脚投票”,新股上市首日破发频现近期科创板与创业板多次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其中,高估值、高发行价、高缴款的股票是破发重灾区。今年以来,有禾迈股份、百济神州、尤安设计、达瑞电子等13只股票发行价超过元/股。其中,尤安设计、达瑞电子等均是上市首日破发,随后股价再未超越发行价。“新股询价过高,二级市场就会给予相应的反应,新股破发正是市场对于过高发行价格的用脚投票。当参与机构亏了钱,自然会影响后续报价的估值,最终通过市场自发调节,让IPO的询价达到最合理的价值引导和价值发现功能。”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基金经理刘安田表示。3、绩优权益基金频繁限购,主动调控基金规模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近期,不少基金“闭门谢客”或设置门槛,仅12月9日当天,就有46只基金(A/C分开统计)不约而同地开始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共有只基金宣布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其中超过2/3为固收类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在限购的权益基金中,八成以上为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和业绩排名居前的绩优基金。从限购原因来看,多数基金在公告中表示“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年末基金限购往往出于主动调控基金规模考虑,通过限购将基金规模限制在较为合适的范围内。尤其是一些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避免资金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而摊薄收益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4、A股市场跨年行情徐徐展开,选股难度有所加大大消费具备长期超额收益临近岁末,A股市场跨年行情徐徐展开。市场对大消费板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