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奇
哈医大四院心内六病房主任,哈尔滨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曾任哈尔滨医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德艺双馨省级名医。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及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
学术地位: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脏介入培训中心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委、黑龙江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委等。从教近30年,从事临床教学管理工作20年,承担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内科学》的授课任务。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近百人。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者编写和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10部,其中《诊断学》(主编)获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内科学》获全国高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参加了国家项目、项目、医院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0余篇。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高层次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德艺双馨省级名医,黑龙江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及奖励。
擅长领域:擅长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有32,例次以上的心脏介入手术经验,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曾在国内及省内率先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在国内率先开展血管内视镜技术。完成我省首例永久起搏器电极拔除;成功完成我省首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介入微创治疗,创新应用Crossboss微导管再通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支架内再狭窄获成功。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以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作为学科特色,始终致力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CTO病变血运重建技术。
医之大者,无悔此心
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博大的爱;黄色是土地的颜色,象征着坚实的依靠;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希望;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着传承。我的导师,李学奇教授告诉我们,白色是我们白服的颜色,它承载了这所有的颜色,而做为一名医生,需要拥有这些颜色背后的品格。
北宋名相范仲淹有云:“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医可以救人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的追求。我也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走上了医学的道路。成为李老师的学生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年11月的一天,李老师急诊收治了一名冠心病心梗的患者。患者情况十分凶险,需要急诊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的家境,为了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老师在X线下,一次又一次反复确认患者的病变位置,血管的走行,原本可能需要4-5根导引钢丝才能完成的手术,老师仅用一根就完成了。我原以为这是老师对这个患者的特殊关怀,三年过去了,我才发现这是老师仁心的体现,这是老师的“常规操作”。李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这是使命,也是责任。在我们一入学的时候,李老师的第一句嘱咐和教导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份责任,要有这份担当,要做到在疾病面前没有老幼、男女、职务高低之分,同等地对待所有的病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老师不仅为了自己的患者倾其所有,也心系龙江百姓。为了方便患者就近医治,在李老师的带头扶持下,黑医院都开展起了冠心病介入治疗。仁心是医者的根基,仁术是医者的积淀。李老师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手术技巧,而且他对待病人如亲人一样。李老师探索的逆行钢丝技术、微导管对吻交换钢丝技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与李老师对待病人的和善相比,他对待学生却是十分严厉的。由于李老师从事心脏病介入治疗较早,学生的年龄分布较大。但是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大家都能体会到老师的治学严谨。李老师常说,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不严格要求就是对病人的生命不负责,也是对学生不负责。正是老师这种对患者的极度负责、对学生的严谨治学,才使得我们科室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了最低,也使得老师的弟医院的骨干。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峨,使人崇敬。而我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老师,您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爱的化身,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无论是您的谆谆教诲还是言传身教,都如严冬里的炭火,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踏脚石,雾海里的航标灯。
最后我想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谢谢您,李老师。
撰稿:曲文博
编辑:冯晓凤
校对:林鑫
审核:刘思佳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