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房颤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房颤患者主观症状的严重性、房颤类型及病程来确定的。但随着近年来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针对房颤个体化管理策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于8月29日最新发布的《ESC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带来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房颤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指导。
例如,房颤合并ACS/CCS/PCI患者在内的19种特殊临床情况/特殊患者的治疗指征推荐:推荐在患者符合NOACs使用条件时,优先使用NOAC用于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的抗凝治疗,版指南也给出了更加明确和细化的建议。
年9月7日,由拜耳(中国)主办的「血栓管理论坛」也将迎来第二场「晓·个性化房颤诊疗新规范」专场,如何将指南更新融合到当前的房颤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是这一次的重点。
对于下面这些大家工作中常常可能遇到的难题:
?房颤合并冠心病,如何平衡抗栓和出血?
?房颤导管消融后为患者提供哪些长程保护?
?老年患者抗凝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