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
!!!!
今天内科课有点心慌
老师提问,叫一个没在,叫一个不会,又叫一个再不会,还叫一个,又不会,居然又让抄书了,其实我也不会,百无禁忌。
Notice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多呈发作性,伴有胸闷,气短,健忘,失眠,眩晕,耳鸣等症。(自觉症状),轻者为惊悸,重者为怔忡。
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素问》: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律无所定,故气乱矣。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金匮要略》:心悸病名首见于此,提出“心下悸”、“心动悸”、“心中悸”等,提出了基本治则,方剂为炙甘草汤。
《丹溪心法》: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发病责之虚与痰。
《医学正传》:与肝胆相关。
《景岳全书》:阴虚劳损所致;安养心神,滋培肝胆,易惊者必肝胆不足也。
王清任:淤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Notice
病因病机
病因
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位
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病性
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实者多因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实之间可相互夹杂和转化。
病机
气血阴阳亏虚,或邪扰心神。
新失所养,心神不宁。
!
诊断
1
不是青红造的白
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懈,精神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涩、缓、沉、迟等脉象。
2
那是谁涂的黑
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
3
是你啊
发病常与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服用特殊药物有关。
Notice
辩治备要
辩证要点:辨病位及虚实
治法方药: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淤。
!
辨证论治
1
心虚胆怯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3
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剧,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1
心阳不振
临床表现: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苔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2
水饮凌心
临床表现: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芩桂术甘汤
3
瘀阻心脉
临床表现: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
1
痰火扰心
临床表现: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2
心气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因事烦扰极易触发,神疲无力,自汗懒言,面色无华,头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法:养心益气,安神定志。
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味
3
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不华,头晕,自汗盗汗,面颧潮红,咳痰带血,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至数不匀。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炙甘草汤加减。
1
邪毒侵心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发热恶风,全身酸痛,神疲乏力,咽喉肿痛,咳嗽,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数或结代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吃肥肉
扫